肉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与防制

肉鸡肠毒综合征又称肉鸡消化不良综合征、消化吸收障碍综合征或复合型肠炎,其流行范围广、流行速度较快,是商品肉鸡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好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巨大。现将该病的发生原因与防制探讨如下,以促进养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流行特点

近几年来,本病在肉鸡业发达地区呈现广泛的流行,各种日龄、季节都可发生,但在潮湿、炎热的夏季发生较多,此病多发于 30~40 日龄肉仔鸡,一般地面平养比网上平养发病率高。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及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多发,症状也较重,治疗效果较差。

2、发病原因

2.1 细菌感染

常见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 A 型和 C 型魏氏梭菌引起坏死性肠炎,肉毒梭菌引起全身麻痹性的毒素中毒,使肠蠕动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短导致消化不良,其中以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较为常见。

2.2 病毒感染

主要是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弧病毒等,多感染幼龄小鸡,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便经口传播。肉鸡感染了此类病毒可引起肠炎,损害肠道的吸收功能。

2.3 球虫病

由于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几乎使饲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脱水,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没消化饲料的原因之一。球虫病造成肠道内皮的损害,使机体发生肠道的炎症,而肠炎造成的内皮损害又为球虫虫卵的附着创造了条件。

2.4 非传染性因素

2.4.1 饲料因素

饲料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能促进细菌与球虫的大量繁殖,加重症状,所以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就越严重。而饲喂能量相对较低的饲料,发病率也相对较低。另外,饲料存贮不当,腐败变质,发霉冰冻,饲料中含的毒素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肠毒综合征。

2.4.2 电解质的大量流失

在该病发生的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大量快速生长繁殖,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吸收障碍,电解质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坏,使电解质大量丢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是肉鸡猝死征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

2.4.3 毒素的影响

这些毒素可能是外来的也可能是自体产生的,外来的毒素可能存在于饲料中,也可能存在于饮水及作为饲料的副产品成分中,如黄曲霉毒素、镰孢毒素等直接引起肝坏死,小肠黏膜出血,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自体产生的毒素是指由于肠上皮细胞被破坏,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虫体的死亡、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兴奋不安、尖叫,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

2.4.4 消毒药的无序使用

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用低廉的消毒药作为灵丹妙药,去控制一些疾病,由于长期因消毒药造成肠道内的菌群失调,而引起家禽的长期拉稀。

2.4.5 应激因素

天气温度的变化、冷热因素的刺激、饲养密度过大、育雏温度过低、环境潮湿、水质不良、更换饲料、疫苗接种和转群等因素都可造成肉鸡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因素的刺激还能使肉鸡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2.4.6 生理原因

肉鸡生长速度过快,需采食大量的饲料,而胃肠道功能发育相对滞后,采食的饲料超过了肉仔鸡的消化能力,故出现消化不良。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延长,病鸡开始精神萎靡,缩头缩颈,采食量下降 15%左右,鸡粪便变稀,粪便中含水率增高或鸡粪变粗,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随着时间延长,鸡粪中可见大量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略黄,西红柿或鱼肠样,进而开始腹泻至水泻。后期有的病鸡可见兴奋不安、尖叫、乱窜和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之后瘫痪,衰竭死亡。

4、病理变化

在发病的早期,十二指肠、空肠肠壁肿胀,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似一层鼓皮,易剥离。随着病情的发展和腹泻,肠壁变薄,黏膜脱落,肠内容物呈蛋清样、黏脓样,个别鸡群表现特别严重,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肠壁薄,肠内容物为橘红色、番茄样和鱼肠子样粪便。死鸡两腿向后伸展。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5、预防

该病的预防以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虫增强体质为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和适宜的温度,雨季应勤换垫料,保持饲槽的干净,防止饲料霉变。发病后应及时淘汰病弱鸡,更换垫料,严格消毒(饮水消毒、带鸡喷雾消毒)。

(2)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特别是富含维生素 A、D 3 、B 2 、E和微量元素、益生素等全价饲料,经常补充电解质,有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可提高饲料转化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增强抵抗力,减少肉鸡发病。

(3)减少和有效控制应激因素的发生。肉鸡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抗应激能力差,所以在养殖过程中特别要重视管理工作,减少应激因素。

(4)做好球虫病的预防工作,减少球虫病的发生,尤其是小肠球虫病,不能麻痹大意,用药量要足,疗程要长,治疗要彻底。治疗时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法,尽量避免和减缓产生耐药性,可以将抗球虫药物与一些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配伍使用,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实行严格消毒制度,及时隔离病鸡,要经常带鸡消毒,必须定期对饲槽、饮水器、鸡舍、鸡笼等设备及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并将其堆积在固定地点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饲料和饮水,切断传播途径。

(6)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尤其在温暖多雨的高湿季节,必须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防止过度拥挤,受热受湿。

(7)注意疫苗的应用,改饮水为滴口、点眼、滴鼻或喷雾。应用免疫增效剂,消除免疫抑制,提高肌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

6、治疗

本病主要从抗菌、抗厌氧菌、抗球虫、纠正电解质的平衡及修复肠黏膜来进行综合治疗,其中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杀灭肠道内有害细菌,防止继发感染。黏膜修复剂可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改善消化机能,防止有害物质侵害肠黏膜。抗球虫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球虫病,避免球虫病造成肠黏膜的损伤,发病后每天用电解多维双倍量饮水,同时可按如下方案进行治疗。

(1)抗球虫药,如地克珠利、马杜拉霉素等,按说明使用。

(2)硫酸新霉素、安普霉素联合用药,增强药效,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滋生,连用 3~5天。

(3)杀灭肠道厌氧菌可用甲硝唑拌料,甲硝唑 75g/ 天,连用 3~5 天,效果较好。

(4)调理肠道菌群,停药后选用益生素等生物制剂,连用1 周,利于肠道功能的迅速恢复。

7、小结

肉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较多,对养鸡业的发展危害较大,而且较大程度地降低养鸡业的经济效益。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是一种复杂的肠道性疾病,细菌病、球虫病、病毒病和应激因素等均可诱发,饲料霉变也是引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地控制此病发生,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杨金生、刘云志、宫江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62)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1 例鸡曲霉菌病的诊治体会

2019-11-21 17:37:29

疫病防治

1例肉鸡鸡痘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9-11-22 13:05: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