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A 型或 C 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鸡急性消化道疾病。各品种各日龄鸡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及猪、牛、羊、禽等多种动物感染发病。魏氏梭菌可分为 A、B、C、D 和 E 5个血清型。鸡坏死性肠炎是由 A 型或 C 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小肠后段肠管增粗和黏膜坏死为病变特征的急性散发性疾病 [1] 。魏氏梭菌也是家禽肠道的常在菌,一般不发病,当家禽长期大量饲喂含劣质鱼粉或高蛋白精料 [2] 、饲料中添加动物油脂作为脂肪源物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鸡群有球虫感染、肠黏膜损伤及受长途运输、饲料更换或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影响时,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后,致家禽发病。该病以剧烈腹泻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多在发病后 1~2 天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961 年英国 Parish 首次报道了肉鸡坏死性肠炎 [3] ,之后在全球大多数家禽生产国家陆续报道,该病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位居第四。随着世界各国对抗生素类促生长剂的禁用,该病发病量增多,给世界养禽业造成经济损失达 20 亿美元 [4] 。该病也是影响我国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论述了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病原学

魏氏梭菌是梭状芽孢杆菌属成员,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陈旧培养物中,部分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大小为 1~1.5μm×4~8μm,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一般为单个或成双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创伤组织中形成荚膜,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一定条件能产生芽孢,可产生多种毒素。繁殖期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常规消毒剂均能杀灭。芽孢抵抗力较强,90℃经 30min、100℃经 5min 才可被杀死,其产生的毒素经 70℃,30~60min 则被破坏。该菌为厌氧菌,但对厌氧条件要求不高,能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淡灰色、圆形、光滑、隆起的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 37℃,能产生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该菌生长非常迅速,在适宜条件下 8min 能繁殖一代。挑选典型菌落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培养 8~10 小时,出现明显的“暴烈发酵”现象,凝固的乳酪蛋白成为多孔海绵状。鸡坏死性肠炎主要由 A 型引起,少数为 C 型。该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毒素有关,产生的毒素共有 12 种,其中有 α、β、ε 和 ι4 种主要毒素,不同型的梭菌产生不同的毒素,其中 A 型产生 α 毒素,B 型产生 α、β、ε 毒素,C 型产生 α、β 毒素,D 型产生 α、ε 毒素,E 型产生 α、ι 毒素。α 毒素最为重要,对细胞膜有破坏作用,可引起溶血,组织坏死等。

2、流行病学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及器具对该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当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中能量含量较高、抗生素滥用或受长途运输、气候骤变、饲料更换等应激因素影响时,易导致疾病的暴发流行。肉鸡、蛋鸡均可感染发病,放养鸡较笼养鸡多发,尤以平养鸡、育雏和育成鸡多发。各日龄鸡均可发病,2~5 周龄的肉鸡和 5 周龄以上的蛋鸡发病较多。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 [5] 。一般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率在 5%~30%,可持续 5~10 天,通常死亡率在 1%~2%。但是,随着病原的不断变异,死亡率有所增高,最高达50%。该病不仅影响鸡群的生长性能,而且也易继发其他疾病。该病最显著特点是在同一区域同一鸡群中反复发生,陆续地出现病死鸡和淘汰鸡,病程持续时间长,可直至该批鸡群上市。

3、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食欲减退,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怕冷扎堆。初期排饲料样稀粪或者水样稀粪,后期排出西红柿样的深褐色粪便,其中混杂黏膜和血液 [6] 。部分还会排出煤焦油样粪便、稀粪和含有泡沫的金黄色稀粪。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蛋鸡产蛋量下降,蛋重减轻。部分病鸡有歪颈、步态僵直等神经症状。呈零星发生和死亡,病程短,一般 1~2 天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等污物。

4、病理变化

打开病死鸡腹腔即可闻到刺鼻的腐败臭味 [7] ,腹腔表面污黑色。十二指肠黏膜增厚,肿胀,肠黏膜覆盖一层黄色或绿色的麸皮样、纤维素性伪膜,易剥离,剥去伪膜可见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小肠中后段即十二指肠与空肠卵黄蒂中间的部分的肠管高度肿胀,约为正常肠管的 2~3 倍,增粗的肠段约 15~25 cm长。肠内充满气体,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充血,肠壁脆弱,肠内充满橘黄色的胡萝卜样、鱼肠样或者西红柿子样物质。部分病鸡肠道浆膜表面呈蓝青色或黑褐色,并且伴有暗红色的出血点,肠内充满黑褐色糊状物。肝脏肿大、充血呈红色,个别肝表面浅白色条纹和灰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充血。个别鸡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5、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应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鸡溃疡性肠炎、鸡球虫病和鸡盲肠肝炎等。鸡溃疡性肠炎粪便一般呈绿色、粉红色,剖检见盲肠及小肠后段位置有多发性溃疡和坏死,肠黏膜一般无出血现象,肝肿大,呈砖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粟米至蚕豆大灰白色坏死灶,脾脏呈黑褐色,瘀血,该病由肠道梭菌引起。肠道梭菌与魏氏梭菌一样均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取病死鸡肠道内容物饲喂鹌鹑,如果鹌鹑出现剧烈腹泻,则可判定为鸡溃疡性肠炎。鸡盲肠肝炎病剖检可见,盲肠溃疡,内有干酪样柱状栓塞物,栓子断面外层为淡黄色,里面呈黑紫色,肝脏表面形成边缘隆起的圆形溃疡灶,溃疡处呈淡黄色或浅绿色。取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40℃)稀释后,搅拌均匀,吸取上清液 1 滴,置于载玻片上,迅速置于 400倍显微镜下检查,镜检可见呈钟摆运动的圆形、带有1 根鞭毛的梨籽形的原虫。鸡小肠球虫病主要在小肠中段位置发生病变,当发病后,其肠壁明显增厚,剪开后肠段出现自动外翻现象,肠黏膜严重出血,粪便涂片镜检,可见球虫裂殖体或卵囊。鸡盲肠球虫病以排血色稀粪或带有黏膜的粪便为主,剖检可见盲肠肠壁增厚发炎,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样的干酪样物质,粪便涂片后,可见到球虫裂殖体或卵囊。如需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病原染色镜检、毒素鉴定、病原分离和 PCR 检测。

镜检时采取病鸡或死鸡的空肠、回肠内容物或肝脏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呈单个或成双。梭菌毒素检测:取大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做 1∶3 稀释,4 000 r/min 离心 10min,上清经过滤除菌,取滤液腹腔注射体重 16 g 的小鼠 4 只,剂量0.2 mL/ 只,如在 24 h 内小鼠全部死亡,则可进一步判定为魏氏梭菌引起的鸡死亡。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将病死鸡肝脏接种在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37℃厌氧培养 48 h,取增菌液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 24 h,观察可见灰白色、圆形、隆起、边缘锯齿状、不透明的菌落,周围有溶血环。挑取单菌落,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双排列、革兰氏阳性粗大的杆菌。也可以采用 PCR 方法对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可以选取新鲜的粪便、肝脏等作为样品进行 PCR检测 [8]

6、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鸡舍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鸡群应激,在选鸡转群和接种注射前 2 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 0.02%~0.05%电解多维、0.02%维生素 C 或硒来增加鸡体的抵抗力。定期打扫鸡舍卫生,如粪便、垫料、地面、用具和工作服等卫生消毒以及带鸡消毒等,粪便运出堆积发酵。及时更换新鲜垫料,再用能杀灭芽孢的消毒药进行消毒。鸡体一般采取喷雾消毒,可选择使用 0.0l%百毒杀,饲料要科学堆放,使用过程中防潮,不要把饮水乳头放在料槽上面,定期清理料槽和水线,保持鸡舍清洁,定期对全场用碘或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减少细菌的存活或传播。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饲料中减少黏性谷物和劣质的蛋白源物质的添加量。如饲料中含有土豆蛋白会增加亚临床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丁酸、月桂酸、香精油或2.5%的乳糖可对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更换饲料也应逐渐进行,在更换饲料时要有 3~7 天的过渡期,使鸡群慢慢适应,注意新旧饲料的搭配过渡。为防止应激的发生,在更换饲料前后 3 天添加电解多维。一批鸡出场后,对鸡舍彻底清扫消毒,空闲 1 周,完全干燥后再进下一批鸡。

(2)加强生物安全防范。鸡场内要做好灭蝇、灭蚊和灭鼠工作,避免这些动物造成的疾病传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把好引种关,必须到阴性场引种,引进的种鸡要隔离 30 天以上,在隔离期内添加敏感的抗生素 1 周,以减少引进病原体的机会。家禽养殖场入口设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进入人员一律要经过洗澡、更衣和换鞋。

(3)鸡场一旦发病,病死鸡应焚烧或深埋处理,可疑鸡、健康鸡隔离观察治疗。建议整个鸡群都喂药物,一般使用林可霉素每吨饲料中加2.2~4.4 g 或 15 mg/kg 杆菌肽,连用 7 天。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增强鸡群的抗病力。对金属笼用火焰喷灯彻底逐一消毒,水槽、料槽等用 0.1%新洁尔灭浸泡、刷洗,鸡舍和周围环境用 3%的烧碱彻底消毒。

(4)鸡坏死性肠炎的致病性主要与毒素有关,一旦发生,一般病情发展迅速,难以治愈,因此,针对该病要以预防为主。目前,没有鸡魏氏梭菌疫苗,只能用抗生素预防,可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杆菌肽(50 g/t)、林可霉素(2 g/t),可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7、小结

魏氏梭菌属于环境常在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饲料、饮水、粪便及人畜肠道内均可分离到,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受应激因素影响时也易发生该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引起大量死亡,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一般应以药物预防为主,常用药物有林克霉素、杆菌肽、红霉素、土霉素、头孢噻呋钠和地美硝唑等。随着禁抗令的颁布,家禽坏死性肠炎已经再次抬头,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病及时诊断,有条件的话进行药敏试验,采取高敏药物治疗。在以后的科研和生产中,要对鸡坏死性肠炎加强监控,做好菌株的分离鉴定,选取免疫原性好菌株研制疫苗,用疫苗预防该病是未来该病防控的方向。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做好消毒工作,注意灭鼠、灭蝇。注意饲料合理搭配,不饲喂劣质玉米、鱼粉及过多使用小麦,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丁酸,全面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减少该病对鸡场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向辉,张伟. 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5-6):135-136.

[2] 郎敬伟,高建华.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2,(05):42.

[3] 虞传峰,张玲琴,胡屹屹,等.鸡坏死性肠炎的全面攻防[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06):41-43.

[4] 朱良全,蒋玉文,彭隽,等.鸡梭菌性肠炎研究概论[J].中国兽药杂志,2012,46(11):48-53.

[5] 汪可方.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08,(02):82-83.

[6] 赵壮,李兵.蛋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06):89.

[7] 王雪岩.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12):182.

[8] 李伟杰,于建慧,魏财文,等.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菌落多重 PCR 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06):823-827.

作者:于新友1,李天芝1,王新霞2,王金良1(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 2.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山东利津 2574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项目(SDAIT-11-16)

作者简介:于新友(1983-),男,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诊断及 防控研究.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我国禽流感防控生态学策略分析

2019-12-2 17:27:56

疫病防治

1例扬州白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9-12-2 17:44: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