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蛋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蛋鸡场采用规模化笼养后,防疫管理成为蛋鸡场生产成败的关键,疫病发生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规模化蛋鸡场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能净化饲养环境,确保蛋鸡处于安全状态,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杜绝或减少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规模化蛋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蛋鸡生产发展迅速,蛋鸡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年来,蛋鸡饲养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蛋鸡疫病防控水平也突飞猛进。但随着饲养环境的恶化和蛋鸡疫病的发生的复杂化,给蛋鸡疫病的整体预防带来较大的困难,使蛋鸡饲养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也给业主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蛋鸡疫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蛋鸡场防疫管理,认真做好蛋鸡场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

1、蛋鸡场的选址和布局

1.1 蛋鸡场的选址

蛋鸡场的选址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排水良好、水质清洁、土壤未被污染、生态环境良好和无工业“三废”污染的地方。蛋鸡场 1 km范围内无乡村、城镇、人口居住区、公路、铁路和学校;蛋鸡场 2 km 范围内无畜牧场、畜产品加工厂、化肥厂、农药厂和皮革厂;蛋鸡场 3 km 范围内无生态功能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同时应考虑蛋鸡场周围要有足够的农田、林地、果园和鱼塘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林和牧的有机结合,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之路。

1.2 蛋鸡场布局

应将蛋鸡场划分为 3 个功能区,即生活区、饲养生产区及行政管理区。并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按照生活区、饲养生产区及行政管理区的顺序由上风向到下风向排列,各功能区的间距不少于 50 m。鸡舍排列顺序为孵化室、雏鸡舍、公鸡舍和蛋鸡舍,每栋鸡舍间距一般为10 m。进入生产区要有消毒通道;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利用绿化带隔离;场区排水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暗沟排污,要求屋面水沟和排污沟分开;必须同时设计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处理、污水处理及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等场地和设施。鸡场四周应筑有围墙,具备完整的隔离条件。鸡场的建设和布局应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鸡场的养殖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发展。

2、科学饲养管理

2.1 日常饲养管理

应根据鸡群和品种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认真做好蛋鸡各个阶段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要根据鸡群不同阶段饲养需求,饲喂新鲜的环保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鸡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蛋鸡一般分为 3 个阶段,传统的划分方法是按照周龄进行的,即 0~6 周龄为雏鸡,7~17 周龄为育成鸡,18 周龄以后为产蛋鸡。也可以根据鸡的体重划分蛋鸡的 3 个阶段,通过蛋鸡不同阶段的划分,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阶段的管理措施,使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水平的发挥。

各阶段的饲养要合理分笼,注意笼养群体规模要适度。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夏天要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电解质、小苏打和多种维生素等抗热应激药物,要随时注意观察鸡只的采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日常饲养管理,可营造一个有利于鸡只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让其生活在最佳或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之中,提高鸡只的抗病能力。

2.2 饲养环境舒适

鸡舍是鸡只生活的场所,鸡舍环境条件主要有空间面积、卫生状况、温度和空气质量等。要求鸡舍内要有舒适的环境,要有采食、饮水、休息和运动空间,可以自由活动。按照不同阶段饲养条件,保证鸡舍内温度、湿度适宜,卫生干燥和通风良好,提高鸡只生活环境质量。饲养环境优美、舒适和安静,适宜于鸡只生活,这样能保证育雏鸡和育成鸡生长发育正常和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舒适的饲养环境是产蛋鸡群高产、高效、清洁和优质的外在因素。

2.3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切不可忽视鸡舍的通风换气。鸡只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粪便和垫料的发酵腐败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使得舍内空气受到污染,如果污染后的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舍外,这些有害气体就会逐渐增加,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就会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生长,降低抵抗力,引起呼吸道疫病及其他疫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产蛋鸡只的生产性能。所以,应重视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鸡舍空气清新。可以开启排气扇或打开门窗给予通风,加速流通。需要强调的是通风时要根据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及空气气流等灵活掌握。实践证明:通风换气良好能改善舍内空气的质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污浊气体和病原体的数量,减少鸡群发病机会。鸡场饲养工人务必高度重视和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

2.4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不同日龄的鸡有不同的易发疫病,同一栋鸡舍内如有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鸡只共养,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鸡只或已病愈但仍带菌的鸡只随时可将病原体传播给日龄较小的鸡只。因此,从育雏到产蛋鸡的饲养过程,病原体可能存在于日龄较大的鸡只中不发病,但却可以将病原体传给舍内日龄较小的敏感鸡只,鸡只的日龄差距越大,鸡只患病的几率就越大,引起疫病的暴发。相反,如果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一栋鸡舍只饲养同龄期的一个品种的鸡只,即使鸡群处于某些疫病的敏感期,但由于没有病原体的感染就能平安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阶段,所以规模化蛋鸡场应该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2.5 避免或减少应激

鸡群疫病的发生、流行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应激因素对鸡只的干扰。鸡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如通风不良、过分拥挤、转栏换栏、惊吓、换料、高温、寒冷和潮湿等)的影响,常常可引起鸡只的抗病力下降而诱发疫病,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鸡只发生应激。可以通过精心管理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各种应激因素对鸡只的干扰。例如:尽量减少鸡只的搬迁、转栏;不要在鸡舍周围大喊大叫以防惊群;蛋鸡舍潮湿时应加强通风,以保持舍内的干燥;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群体规模适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并做到适时分群;打扫卫生,清除鸡粪的动作要轻,避免杂声干扰,以确保鸡舍安静。在有可能发生应激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维等药物,连用 5~7 天,效果良好。这样就能给蛋鸡营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良好生活环境,让鸡只真正生长在最适状态的生活环境之中,保证鸡只的健康生长,提高鸡只的抗病能力,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

2.6 饲料营养

只有给鸡只饲喂营养全面及均衡的饲料,才能满足鸡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进而提高鸡只的健康水平。处于健康状态的鸡只能调动机体内防御机能与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做斗争,把病原体杀灭,保障鸡只本身不发病。所以在保证日粮中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平衡等条件下,还要保证能满足其需要的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鸡只的抗病力。若饲料发霉、变质和虫害等就会影响饲料的质量,降低鸡只免疫力,导致免疫抑制。因此,要把好饲料质量关,保证饲料新鲜优质。

2.7 药物预防

即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或一些保健药物,预防疫病的发生。如免疫接种前投入适量的有机酸、维生素 E、亚硒酸钠和阿莫西林等药物作预防,可减少在免疫接种后,机体尚未产生抗体免疫保护力前感染发病的几率。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态制剂或酶制剂等绿色保健药物,能保护和补充有益菌群,维持鸡只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鸡只抗病能力。

2.8 建立养殖档案

养殖档案的内容包括饲料来源、药品来源,饲料、药物用量和时间,接种疫苗时间、鸡只发病情况,诊断用药情况,病死蛋鸡数量,产蛋量等。所有记录应保存 2 年以上,以利于建立起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和追溯制度。

3、疫病预防

3.1 建立卫生防疫制度

蛋鸡场应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强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鸡场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把疫病预防看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的兽医法规,坚持抓好整套综合防控措施的每一个环节,杜绝疫病的发生。场内所有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经消毒通道、消毒池入内。生产区应有固定的饲养工人,每栋鸡舍的饲养工人不得随便往来,减少交叉感染。每栋鸡舍要有固定的生产工具,不得共用或相互借用生产工具,更不得将其外借和携带出鸡场。饲养工人休假回场要在生活区净化 2 天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场内所有工作人员家中禁止饲养狗、猫等动物。场内执业兽医师不得对外开展其他动物诊疗服务。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场区内,严禁进入生产区,严禁运蛋车辆进场装卸鸡蛋,凡是出场鸡蛋严禁运回场内。

3.2 定期消毒

为创造卫生安全的饲养环境,保障鸡只的健康,蛋鸡场务必认真做好经常性的定期消毒工作。场内执业兽医师应选购几种不同种类的高效消毒剂,定期对鸡舍、走道、设备和周围环境等进行轮流消毒。同时要结合全进全出、空栏舍的消毒,执行严格的场内消毒程序。此外,还应进行常规每周 1~2 次带鸡喷雾消毒。消毒是杀灭或减少鸡场周围环境和饲养场地中的病原体的防疫措施,其目的是切断疫病的传播,减少疫病的发生,保证鸡只正常生长,定期消毒饲养环境、设备,对鸡场安全生产较重要,场内执业兽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鸡场的定期卫生消毒工作。

3.3 规范引种

蛋鸡场应尽可能做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购买引进鸡只或种蛋,以防引入传染源。如果因生产需要,一定要到外地购买引进品种时,应当到没有疫情且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蛋鸡场购买雏鸡或种蛋。同时须详细了解产地的疫情和蛋鸡场的饲养管理情况,并经当地兽医卫生机构官方兽医依法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者方可购买引种。

3.4 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能有效地及时地掌握鸡只疫病的免疫状况、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对已经免疫的鸡只实施免疫抗体监测,能体现鸡只当前抵抗疫病的能力,为鸡只做好加强免疫提供重要的指导。场内执业兽医师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来指导免疫接种,制定适合本场情况的免疫程序,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免疫接种,选购有GMP 认证的疫苗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合格疫苗,采用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给各阶段鸡只进行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经免疫接种后,能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能抵御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免疫监测和免疫接种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付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已取得显著效果,蛋鸡场执业兽医师应高度重视免疫监测和免疫接种工作。

3.5 消灭有害昆虫和鼠类

有害昆虫和鼠类是蛋鸡疫病传播中很危险、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采取措施消灭有害昆虫和鼠类,是蛋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害昆虫如蚊、蝇等均是场内鸡只疫病的传播媒介,对鸡群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灭。可用 1%敌百虫、40%辛硫磷 1 000 倍稀释溶液喷洒鸡舍、走道和周围环境,可迅速杀灭有害昆虫。鼠类可传播多种疫病,又会偷吃饲料,故对蛋鸡场的防鼠灭鼠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定期用毒饵诱杀灭鼠,诱杀的第 2 天要把死鼠收集后做无害化处理。只有通过杀虫灭鼠,消灭有害生物,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场内生产顺利开展。

3.6 疫病控制

当场内鸡只有异常表现时,场内执业兽医师要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当怀疑发生疫病又未能做出准确诊断时,应尽快采集病料送当地或上一级兽医防疫机构做实验室检验(在未得出实验室检验结果之前,应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当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场内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疫病防控应急预案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3.7 病死鸡只无害化处理

加强和优化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及时将病死鸡清除出鸡舍,在严格消毒和严防扩散的前提下,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GB/T16548)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杀灭其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达到消除病害因素、防止疫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

3.8 粪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鸡场应采取干清粪工艺,干湿分离,减少粪污排放量。干粪收集后送到堆粪场,采用静态好氧发酵技术,杀死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和细菌,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制成初级有机肥,供农田、果园、苗圃施肥利用。一般夏季发酵 10~15 天,冬季发酵 20~30 天就可腐熟。同时鸡场应配套建设沼气池发酵设施,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和沼液作农作物肥料或进入鱼塘喂鱼,实现零污染排放,废弃物农业综合利用,沼气又可为鸡场提供清洁能源。粪污物通过无害化处理,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公害,防止疫病传播,又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4、结语

做好蛋鸡场疫病综合防控工作,净化鸡场环境,预防和控制鸡只疫病的发生,保障鸡场生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和今后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任务。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要正确指导蛋鸡场主制订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和对鸡只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与防疫管理,以确保蛋鸡生产安全。总之,只有科学严格地做好鸡场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才能全面提高鸡只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使蛋鸡场的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杜绝疫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蛋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蛋鸡生产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陈绍俊(广东省普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普宁 515300)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饲养管理

现代肉种鸡群体况的评估

2019-11-1 10:38:54

饲养管理

农村饲养土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19-11-1 14:36: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