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Ⅰ群禽腺病毒病的流行与防控

Ⅰ群禽腺病毒可感染鸡,发生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和包涵体肝炎等多种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Ⅰ群禽腺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禽腺病毒是禽类常见的病原 [1] ,可以感染鸡、火鸡、鸭、鹅、鸽子、珍珠鸡、雉鸡、鹦鹉和鸵鸟等多种禽类引起多种疾病。禽腺病毒病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传播途径多样,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禽腺病毒分为 3 个群,Ⅰ群、Ⅱ群和Ⅲ群禽腺病毒,其中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groupⅠ,FAV-Ⅰ) 属禽腺病毒属,引起的疾病有包涵体肝炎(avian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肌胃糜烂(gizzard erosion,GE) [2] 。Ⅱ群禽腺病毒属于唾液酸酶腺病毒属,引起的疾病有火鸡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Enteritis HE)、鸡大理石脾病(marble spleen disease,MSD)等。Ⅲ群禽腺病毒属于胸腺病毒属,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减蛋综合征。FAV-Ⅰ病是目前临床上鸡常见多发的疾病,健康家禽也可携带腺病毒,不表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非常轻微,并在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病存在或应激条件下发病或排毒。FAV-Ⅰ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流行范围广,3~8 周龄肉鸡多发,蛋鸡也可发生 [3] 。能引起生长迟缓、呼吸道疾病、产蛋鸡产蛋下降等症状,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对鸡的危害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发。

1963 年,鸡 IBH 首先在美国发生 [5] ,1973 年,Fadly 等成功分离到病毒,我国台湾省在 1976 年首次发现 IBH[6] 。1987 年 HPS 首次在巴基斯坦安哥拉发生,随后墨西哥、伊拉克、印度、秘鲁、智利和孟加拉国等均有相关报道。1997 年,该病传入中国,因没有造成大流行,没有引起重视,自2015 年夏季,该病在全国多省份大规模暴发。近年来,FAV-Ⅰ所引起的HPS 和 IBH 在世界各地明显增加 [4] ,给当前养鸡业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论述了 FA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病原学

FAV 为腺病毒科病毒,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为 70~90 nm,呈 20 面体对称结构 [7] 。表面由 252 个壳粒组成 [8] ,包括 240 个非顶角壳粒(即六棱体)和 12 个顶角壳粒(即五棱体),每个五棱体有 2 条纤维突起。中间包着直径 60~65nm 的髓蕊(双股 DNA 和核蛋白),壳粒排列在三角形的面上,呈每边 6 个壳粒。禽腺病毒具有 2 根长度相近的纤丝,纤丝的长度与抗原原性有关。禽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脂溶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可耐受 pH 值 3~9,对热具有耐受力,60 ℃病毒可存活 30min,50 ℃ 2 h 不能灭活病毒,在室温下病毒可存活 6 个月,煮沸 5min 可灭活病毒,1:1 000 的甲醛可灭活病毒。有个别血清型的毒株能凝集大鼠或绵羊红细胞,多数血清型毒株都无血凝性。

FAV-Ⅰ根据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模式不同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可分为 A、B、C、D、E 等 5个种和 12 个血清型。它们之间有相关性,A 对应的血清 1 型,B 对应的血清 5 型,C 对应的血清 4 和 10 型,D 对应的血清 2、3、9 和 11 型,E对应的血清 6、7、8a 和 8b 型,某些血清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如血清型 8b 和 11 型,其余大部分血清型之间几乎无交叉保护性。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致病性不同,病毒感染鸡群后,诱发中和及沉淀两种抗体,短期内禽类还能再次被感染,并排毒。FAV-Ⅰ主要在禽类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形成包涵体。血清 4 型引起禽 HPS,血清 2、3、6、7、8a、8b、9 和 11 型能引起 IBH,常见的是血清 8a、8b 和 11 型,血清1、8a 和 8b 型能引起禽肌胃糜烂。

FAV-Ⅰ核酸为双股 DNA,基因组大小为43~45 kb [9] ,不同血清型病毒基因组结构不完全相同。占整个病毒粒子的 11.3%~13.5%,其余部分为蛋白质。五棱体 (Penton)、六棱体(Hexon)和纤维蛋白(Fiber)是 FAV-I 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了病毒的核衣壳,非结构蛋白包括E1A、E1B、ADP(E3)、E4、pol、DBP(E2A)、pIVaII、52/55K、EP、100K 和 33K 等。Hexon 具有主要属和亚属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和次要的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进入机体后能够刺激其产生高效的中和抗体,52k 基因在各血清型病毒中较为保守。

FAV-Ⅰ可通过接种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等进行分离培养,但效果较好的还是卵黄囊接种,鸡胚病变表现主要为充血或出血、胚体潮红、发育不良,甚至出现侏儒胚,胚体蜷曲、肝苍白和脾肿大、绒毛尿囊膜增厚等特征。也可用鸡胚肾细胞、鸡肾细胞和鸡胚肝细胞等细胞分析培养,产生细胞病变,病变表现为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细胞间隙距离增大,呈拉网状,最后脱落等特征,其中以鸡胚肝细胞效果较好。

2、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鸡,特别是肉雏鸡多见,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禽腺病毒既可水平传播,又能通过卵垂直传播 [10] 。病毒通过病禽粪便、气管和鼻黏液、精液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边环境,从而感染其他健康鸡。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因车辆、用具、人员等的流动而人为造成。鸡一般在感染 FAV-Ⅰ后第 3 周开始排毒,2~4 周后达排毒高峰,蛋鸡产蛋高峰前后再次出现高峰排毒期,在此期间产的蛋孵化的雏鸡,带毒率高。病禽可同时感染多种血清型 FAV-Ⅰ,通常只会有一种血清型病毒排毒。健康鸡群也能携带腺病毒,当遭受应激因素的影响或有免疫抑制病存在的情况下,易发病 [11]

IBH 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3~10 周龄的肉鸡多发 [12] ,病程一般为 10~14 天,多于发病后 3~5 天死亡,发病率为 25%~100%,死亡率可以达到 30%~40%。

HPS 多发生于 3~5 周龄的肉鸡,然而近几年感染宿主扩大到肉种鸡、蛋鸡、麻鸡、白羽肉鸡、三黄鸡和土鸡等品种,但尚无其他种属感染安卡拉病的报道。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少于 2天,3~5 周龄鸡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 80%,持续 1 周左右,以后死亡数量开始减少,病程 9~15 天。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 包涵体肝炎

鸡 IBH 主要引起肝损伤,肝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各日龄鸡均可感染发病,潜伏期一般 2~3 天,发病后 5 天出现死亡高峰。根据病变表现的不同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个别体况良好的鸡无明显的症状,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和出血等病变。急性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冠髯苍白退色,羽毛粗乱,皮肤发黄,皮下出血,部分鸡出现一过性水样便,呆立不动,不久即死亡。

剖检可见病鸡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呈淡褐色或黄色,质脆,易碎,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个别病禽可见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胆囊充盈,内有大量胆汁。肺充血、水肿,脾脏肿大,肾脏肿大,呈浅黄色,胸腺点状出血、萎缩,且颜色变深。法氏囊出血、萎缩,骨髓呈现淡红色至淡黄色,胸肌、腿肌出血,皮下组织及肌纤维稍显黄色。

3.2 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夏秋季节多发。病程 8~15 天,发病迅速,死亡率可达 80%,该病病程长,难于治疗。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病例,最急性型病例一般体格健康鸡突然死亡,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两脚空划,数分钟内死亡。

急性型病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蓬乱,站立不稳,屈腿蹲立,个别呈蜷曲姿势,甚至卧地不起,死亡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冠发白,呈现黄疸症状;尾部耷拉,排绿色、黄绿色粪便,发病鸡死亡较急,有明显的接触性传播迹象,发病时,与病鸡有接触的首先发病死亡,具体表现为一笼一笼的死亡,逐渐向整群扩散。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包腔内有黄色清亮水样或胶冻样液体,心肌柔软,有坏死点。肝脏肿大、质脆易碎、有坏死灶;脾脏肿大;肺水肿、充血;肾脏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萎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胸腺出血;胸肌或腿肌肉有出血点 [13]

4、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对存在类似症状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弧菌性肝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贫血、鸡球虫病和磺胺类药物中毒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3~6 周龄鸡多发,呈现一阵性尖峰式死亡,白色粪便,病变表现为法氏囊肿大、出血,胸肌、腿肌条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弧菌性肝炎可见肝脏散布有黄色星状坏死灶,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区,甚至形成血疤。鸡新城疫会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 (如嗦囊内积液增多导致患鸡出现“咯咯”声),排绿色稀粪,气管出血明显,十二指肠有纽扣状坏死或溃疡,腺胃乳头出血明显,死亡率呈现日渐增多现象。鸡传染性贫血羽毛松乱,生长不良,冠髯、头部皮肤苍白,死前拉稀,血稀如水。剖检可见肌肉和内脏器官苍白,肝、肾肿大、退色或呈淡黄色。大腿骨髓呈淡黄或粉红色,胸腺萎缩,呈深红褐色。鸡球虫病病变表现为下痢,排全血或含血。剖检可见肠壁增厚,有出血点,肠内含凝血块、血液或黄白色干酪样块状物。取肠内容物或肠黏膜刮取物镜检可见卵囊和大配子。磺胺类药物中毒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腹泻,肾肿大,呈土黄色,肾孟、肾小管有磺胺结晶;肝肿大,呈紫红色或黄褐色,表面有出血斑;脾肿胀,有梗死和灰色结节。脑充血、水肿;蛋鸡产蛋下降,褐色蛋、软壳蛋增加。如要进行确诊,应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动物接种试验、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采取病死鸡肝脏、脾脏和法氏囊等病料,按 1∶4 加入灭菌 PBS,研磨,2 000 r/min 离心 10min,取上清液,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后,颈部皮下注射接种 30 日龄 SPF 雏鸡,0.2 mL/ 只,并设对照,观察 1 周。试验组出现禽腺病毒病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也可通过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卵黄囊接种 7 日龄 SPF 胚,0.2 mL/ 胚,设置 2 枚阴性对照,37℃温箱孵育,观察 5~8 天,若鸡胚死亡,病变主要表现为胚充血或出血、发育不良,甚至出现侏儒胚,胚体蜷曲、肝苍白和脾肿大、绒毛尿囊膜增厚等,可做出诊断。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有血清中和试验、琼扩试验 [14] 、ELISA。血清中和试验要求较高,基层实验室难以应用推广。琼扩法适合基层应用,但检测敏感性太低。ELISA 适合大量临床样品的检测,不能区分接种疫苗后所产生抗体与自然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诊断该病上有明显的优势,常用的方法有 PCR 方法和荧光 PCR 检测方法 [15] ,尤其是荧光 PCR 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有适合基层使用便携式的荧光定量 PCR 器,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Hexon 是FAV-Ⅰ的保守基因,一般选此基因设计引物,建立 PCR 检测方法。病死鸡可采集肝脏、脾脏等病料,病料一定要新鲜,及时送达相关检测机构或用适合现地检测的荧光 PCR 仪器及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

5、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霉变饲料。饲料中定期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B、C 及鱼肝油等,提高鸡群免疫力,增强鸡群抗病力。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做好鸡舍卫生消毒工作,就可减少环境中病毒数量。鸡舍保证适宜的温度,加强通风,降低鸡群饲养密度,减少鸡群应激。

采取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慎重引种,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鸡。引种时要加强检测,对引进的种鸡转入生产群之前要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淘汰阳性鸡。不同日龄鸡分开饲养。做好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等其他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进行免疫,避免使用污染其他病原的活疫苗 [16] 。选用活疫苗一定要确保外源病毒包括禽腺病毒阴性,接种疫苗时,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目前尚无正规有批号的商品化疫苗和抗体来防控禽腺病毒病,无论是在研的疫苗还是抗体,采用的毒株均是血清 4 型,该毒株可对血清4 和 11 型禽腺病毒产生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而对血清 8a 和 8b 型均没有中和作用。已经获得新兽药临床试验审批的卵黄抗体和疫苗有Ⅰ群 4 型禽腺病毒精制卵黄抗体;Ⅰ群 4 型禽腺病毒蛋黄抗体;Ⅰ群禽腺病毒灭活疫苗(4 型,YBAV-4 株);禽腺病毒(Ⅰ群,4 型)灭活疫苗(JH 株);禽腺病毒(4 型)灭活疫苗(HN01 株);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 三联灭 活 疫 苗 (A-V Ⅱ 株 +YBF13 株+YBAV-4 株);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TJ-4 株 RP-8-C 株);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SD95 株 SDC4 株)临床试验;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YL 株 +YA14 株)临床试验;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SS/14 株+CZ 株)临床试验;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HS 株 +DN 株)临床试验;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TZ 株 +LC 株)临床试验;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传染性法氏囊四联灭活疫苗(A-VⅡ株+YBF13 株 +YBAV-4 株 +S-VP2 的蛋白);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禽腺病毒(Ⅰ群,4 型)四联灭活疫苗(LaSota 株 +BX13株 +BJQ902 株 +DC 株);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 型)四联灭活疫苗 (N7a 株 +M41 株 +SZ 株+Fiber-2 的蛋白)。

我国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来控制该病,鸡场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对禽腺病毒感染的鸡要及时隔离淘汰,防止病毒传播。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饮水中添加 0.07%~0.10%碘伏,并添加优质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加强消毒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卫云.鸡禽腺病毒Ⅰ群感染的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2):9.

[2] 王亚楠,韩涛,李纯玲,等.禽腺病毒Ⅰ群的研究现状[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01):61-64.

[3] 王慧,程小果,陈申秒.I 亚群禽腺病毒流行新特点及防控策略 [J]. 家禽科学,2017(02):23-25.

[4] 楚电峰,刘文亭,冯嫣芳,等.Ⅰ群禽腺病毒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7,39(12):44-47.

[5] 王亚楠,韩涛,李纯玲,等.禽腺病毒Ⅰ群的研究现状[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01):61-64.

[6] 胡维华,刘聚祥.鸡包涵体肝炎[J].中国兽医杂志,1997(11):50-51.

[7] 常超越,张召兴,张志强,等.禽安卡拉病毒的鉴定和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J].中国兽医学报,2018,38(05):895-899+916.

[8] 许琳,刘东,覃袖伟,等.禽Ⅰ群腺病毒综述[J].云南畜牧兽医,2017(04):14-16.

[9] 邱丽叶,李慧昕,王娟,等.不同接种途径对禽腺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6,38(04):275-278.

[10] 李敏,马玉峰,杨振.Ⅰ型禽腺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7(01):30-32.

[11] 张红超.鸡腺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7(04):76-77.

[12] 王晓东.鸡包涵体肝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7(02):75-76.

[13] 程祥琴,任义品,刘承栋.鸡感染禽腺病毒Ⅰ亚群的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15(18):26-27.

[14] 智海东,解生亮,于向前.禽用琼扩抗原主要检测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1):23.

[15] 卢受昇,孙彦伟,余希尧,等.禽腺病毒Ⅰ群C 种 4 型病毒的荧光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11):27-29.

[16] 周斌,刘华雷,曹瑞兵,等.污染疫苗的禽腺病毒分离和鉴定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03):78-80.

作者:于新友,李天芝(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项目 (SDAIT-11-16) 作者简介:于新友(1983-),男,山东菏泽人,执业兽医师,硕士,主要从 事动物传染病诊断技术研究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鸡瑞利绦虫病及其诊断与防治

2019-11-1 15:58:05

疫病防治

新形势下鸡球虫病药物防治方法

2019-11-1 16:5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