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鸽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任重道远

本文从我国肉鸽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品种选育的严重滞后为切入点,首先强调了种质资源是肉鸽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具体在于:开展肉鸽品种资源的调查、发掘及收集,构建肉鸽种质资源评价及保护技术体系,建立肉鸽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加快审定及推广国内现有的重要优良品种,创新和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配套系)。同时提出了开展肉鸽育种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在于:肉鸽分子育种新技术研究,肉鸽前沿科学技术研究,肉鸽有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基于肉鸽基因组学的重要性状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领域。通过上述两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切实强化,突破我国肉鸽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的瓶颈,为肉鸽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言

在我国,鸽肉一直作为珍贵的滋补食品深入人心,素有“一鸽当九鸡”之美誉。因而国内肉鸽市场在诸多肉用型特禽项目中可算上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对乳鸽营养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以鸽代鸡”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肉鸽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据统计,当今世界著名的肉用鸽品种约 40 多个,我国目前养殖的肉鸽品种有 10个以上,如美国王鸽、石岐鸽、泰深自别鸽、良田鸽、昆明鸽、塔里木鸽、法国落地鸽、蒙丹鸽、卡奴鸽及贺姆鸽等。

然而,列入 2011 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 家禽志》的 189 个家禽品种中,肉鸽仅 3 个,即地方品种只有石岐鸽和塔里木鸽,引进品种只有美国王鸽,国内新培育的或通过审定的品种几乎为零。按照目前国人对乳鸽每年 6 亿只的消费量和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结合国家《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的肉鸽品种少得可怜,说明我们的肉鸽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和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面临的挑战严峻。

可见,作为奋战在中国肉鸽产业领域的每一位仁人志士,我们身上担子的份量和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怎么办?八个字: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要把压力当动力,把挑战当机遇!为此,本人就一些思考与想法,借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1、种质资源是肉鸽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作为重中之重

我们知道,品种就是资源,品种就是财富,发展肉鸽产业,资源是基础,品种要先行。畜禽品种资源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乎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在各国都在争夺品种资源这块高地的当今社会,如何把我国的肉鸽品种资源保护好、利用好,造福于更广大的人群,如何通过创新性研究和品种选育把我国的肉鸽品种遍布全国,走向世界,是摆在我国肉鸽行业人员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1.1 开展肉鸽品种资源的调查、发掘及收集

实施肉鸽种质资源的全国性普查:组成普查队伍,明确普查种类,起草普查提纲,制定普查方案,实施普查行动,从而发掘、收集、整理有关数据,理清我国的肉鸽品种资源现状。

1.2 构建肉鸽种质资源评价及保护技术体系

1.2.1 肉鸽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

种质资源是生物遗传变异和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在普查的基础上,通过论证,建立起国家级肉鸽资源基因库,包括活体保存基因库和低温生物技术保存基因库,同时实施自然保护区保存,即原产地保护,以便保留原有生态环境而不致随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而灭绝。

1.2.2 肉鸽种质资源的评价

制定统一的肉鸽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标准,对保存的种质进行系统测定与研究,包括品种驯化程度、选育现状、外貌特征、生理解剖特点、生产性能、繁殖特性、品质性状、生活力、适应性及遗传稳定性等,从常规手段到生化、细胞及分子水平对收集到的每个肉鸽种质资源开展分类评价和系统研究。

1.2.3 对稀有而濒于灭绝的肉鸽品种要重点保护、扩繁及系统研究

通过上述调查、发掘、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等环节较全面而系统地有效实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肉鸽种质资源数据库,形成一整套肉鸽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保存的技术体系。

1.3 肉鸽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以构建现代肉鸽良种化为主攻目标,打造和构建我国肉鸽良种繁育体系,形成适应肉鸽现代化需要的肉鸽品种选育、扩繁、生产及推广体系。

1.3.1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所谓良种繁育体系,是把品种资源、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和祖代、父母代组合配套、商品代生产等几大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称为良种繁育体系。该体系由资源场、育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组成。

从品种资源场建立入手,收集、保存和繁殖该优良肉鸽品种,这是为育种提供素材的基因库;然后是育种场,采用现代化育种方法,培育出专门化高产品系,或根据育种进程,进行品系间的配合力测定,并为祖代场提供配套的纯系;接着是祖代场从育种场引入纯系种鸽,根据需要分为两系、三系或四系配套制种,并按制种要求为父母代场提供合理比例的父母代公母鸽,最后由父母代场直接配套生产商品代雏鸽供给商品肉鸽养殖场或基地。这样的体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时便成为良种繁育生产体系。类似的体系在普通家禽业中已较成熟,肉鸽良种的发展需要借鉴和运用这样的体系来武装自身、壮大自身,才能加快肉鸽良种化进程和发展步伐。

1.3.2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建立以科研院所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基地,以高等院校为技术后盾,以中小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力的既是多元化,又是一体化的产学研有机结合体的肉鸽良种繁育体系。

1.3.3 肉鸽良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肉鸽的良种化,离不开标准化的实施,首先是肉鸽品种的标准化,即所有肉鸽都要通过相关性能测定和试验观察研究,制定出自身的品种标准,包括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1.4 加强重要品种的繁育、审定及推广应用

我国近几年养殖的受市场广泛欢迎,具独特性状,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肉鸽品种有:美国王鸽、法国地鸽、鸾鸽、石歧鸽、大贺姆鸽、卡奴鸽、蒙丹鸽、泰深自别鸽和良田鸽等。加强对这些品种或配套系的选育、审定(或确认)及命名工作须加快进行,力争及早入选国家(或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志和保护名录。

从国家层面把这些品种列入重点推广的肉鸽品种并予以公布,从而走出中国特色的重要肉鸽品种发展之路,进而带动中国的整个肉鸽产业健康有序地稳步发展。

1.5 创新肉鸽遗传育种体系,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配套系)

在肉鸽基因库和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构建肉鸽新品种或特色品系的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肉鸽创新育种体系。

(1)对有一定基础的肉鸽品种,开展纯系选育、分子辅助选择和配套生产,育成高产、优质及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肉鸽品种(配套系)。

(2)对选育程度低、基础薄弱的肉鸽品种,开展选优去劣、提纯复壮、保护其重要性状特点及巩固其遗传性的技术研究。

(3)对稀有的濒于灭绝的肉鸽品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即原产地保护与扩繁、基因库保护和低温生物学技术保护,制定行之有效的濒危品种保护与创新机制。

(4)对有特殊性状和重要经济价值的肉鸽品种,开展强化研究与创新,为肉鸽的分子育种和新品种的育成及创新提供前期储备。

(5)肉鸽的伴性遗传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和自别雌雄配套系选育与创新应用。通过肉鸽遗传育种体系创新,培育出具较强竞争力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系),增强我国肉鸽制种供种能力和良种覆盖率。

2、开展肉鸽育种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1 开展肉鸽分子育种新技术研究

肉鸽作为我国方兴未艾的特色畜牧产业,其常规的育种工作普遍滞后,而虽近年来开展的分子育种工作在分析肉鸽遗传资源、分子标记帮助纯系选育和个别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上取得了一些结果,但肉鸽的分子育种远远落后于普通家禽。因此有赖于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定位研究和基于这些结果建立起来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2.1.1 应用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分析肉鸽的遗传资源

当前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分子育种的应用现状是:在分子遗传标记的种类及其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分子遗传标记在肉鸽育种的方法途径和作用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构建基因图谱、资源家系的建立、数量性状主效基因分析、标记辅助选择和杂交优势预测等 5 个方面。

2.1.2 育种群体中遗传结构的变化分析

应用生化遗传标记帮助选育建立肉鸽若干品系,既结合若干座位标记进行,也可以采用单一特异标记 (如淀粉酶 Amy-1 座位)。若采用生化遗传标记Amy-1 和分子遗传标记微卫星多态性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反映新品系建立和选育的可行,对其进一步的选育提高,将可获得更好的选育效果。

2.1.3 肉鸽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精确定位(性状与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和分析

可参照家鸡的研究成果开展肉鸽的分子育种。目前家鸡的遗传连锁图已包含了 2 000 个标记,覆盖 1 200Mb 和 3 800cM 基因组的绝大部分,超过 900个微卫星标记已经被定位,这些遗传标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已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的性状有:体重、肌肉生长与发育、体型结构,另外还发现tva、tvb、tv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 NRAMP1 等是抗病性状的候选基因。

2.2 开展肉鸽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

针对我国丰富的肉鸽种质资源,围绕其保护现状、选育水平、特色外观、生产性能、繁殖特点、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重要性状,建立大数据体系;开展以基因组学研究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性研究与分析;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或重测序)信息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的鉴定和分子挖掘技术研究。从而提升肉鸽研究、保护、选育及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开展肉鸽有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肉鸽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理论的研究与确立(不同于普通家禽,有其特殊性);在孵化前和孵化中的性别控制和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肉鸽的特色冠羽性状的形成机制。这些特殊的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性状,需要从分子遗传、进化遗传及功能基因组学的水平开展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望迎来肉鸽科学研究的基因组时代。

2.4 基于肉鸽基因组学的重要性状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整体性研究为特征,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生物学交叉学科。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和表型组学计算生物学的建模和理论探索。鉴于此,我们可考虑对肉鸽的以下几个重要性状的科学问题从系统生物学上予以突破:肉鸽性别分化的早期鉴定,肉鸽特殊性状的决定机制研究,鸽特殊的繁殖规律的决定机制研究,鸽“一夫一妻”忠贞爱情的形成机制,肉鸽特色冠羽性状的形成机制等。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强化我国肉鸽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就能较快突破这项工程严重滞后的瓶颈,就能为我国肉鸽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杜炳旺 (广东海洋大学家禽育种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

注:作者,杜炳旺,男,教授,主攻方向:优质鸡和特禽遗传育种。Email:dudu903@163.com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经验交流

白羽王鸽与泰平王鸽种鸽繁殖性能比较

2019-11-22 17:20:01

经验交流

欧洲肉鸽Ⅱ系和白卡奴鸽杂交 F1 代性能观测及其杂交优势分析

2019-11-22 17:37: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