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临床发病率高,传播迅速。雏鸡感染后,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高。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IBV 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弱。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IBV具有高度易变性,可侵害鸡的呼吸道、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IB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易感 [2] ,临床表现多样。雏鸡感染后,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高。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白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品质下降,蛋孵化率降低,输卵管永久性损伤导致假母鸡。公鸡感染后可导致附睾炎,生殖能力降低。该病是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 [3] ,是对世界养鸡业造成重大危害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鸡肉产品进出境必须检验的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1931 年 Schalk 等首次报道了 IB[4] ,鸡群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因输卵管病变引起产蛋下降。1936 年分离出呼吸型 IB 病原,该型代表毒株为 Mass 株和 Conn 株。1962 年 Winterfild 等[5]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IBV,并将其命名为 Holte 株,该型主要引起鸡肾脏肿大,肾脏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肾脏病变,死亡率不高。代表毒株有 Hotle 株、Gray 株、T 株和CV56 株。1985 年,EI-Houdafi 等分离到 1 株嗜肠型 IBV 毒株,对肠道有一定的亲和力,使肠道损伤,造成肠道的出血、肠道黏膜脱落及降低饲料利用率,此外还能引起呼吸道和肾脏病变。代表毒株:摩洛哥 G 株。1990 年King 和 Cavanagh 报道生殖道型传支,1992 年英国首先发现肌肉型传支,可引起鸡的肌肉损伤、呼吸道症状、气管炎症、腹泻和肾脏肿胀。代表毒株是 4/91(或称 793/B)变异株。

我国鸡 IB 研究起步较晚,1972 年邝荣禄等首次提出我国存在 IB [6] ,1981 年吴志达等 [7] 在国内率先分离到 IBV。1996 年王玉东等 [8] 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传支—— — 腺胃型,临床表现为生长阻滞、消瘦和腹泻,病变主要为为腺胃肿大、外观似球状,用分离自腺胃炎病例的 IBV 毒株人工感染易感鸡均未复制出腺胃炎的临床表现。对该型传支虽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有人认为鸡腺胃病变可能由多种其他因素引起,分型方法并不准确。我国尚未有肠型传支的报道,肌肉型发生率较低,几乎没有。

IBV 本身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疫苗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其变异。IBV 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弱,不同毒株对机体器官的亲嗜性不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大。旧疫苗毒株对新的流行毒株保护效果不理想,针对 IB 的诊断和防控工作难度大,亟需分离新毒株研制新型疫苗防控当前流行毒株。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病原学

IBV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γ 冠状病毒 [9] 。病毒粒子呈球形或多形性。直径大小约 80~12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呈松散排列的梨形纤突,状如皇冠,纤突长约 20nm,末端呈球形,纤突易脱落。病毒在蔗糖中浮力密度1.12~1.14g/cm3 。IBV 不能凝集红细胞,但经胰酶、卵磷脂酶 C 或家兔 A 型魏氏梭菌毒素等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 [10] ,能凝集鸡红细胞。IBV 还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

不同毒株热稳定性不同,新分离毒株经56℃ 15 分钟或 45℃ 90 分钟即被灭活,而适应于鸡胚的病毒株可在 56℃环境中存活 3 小时以上。不同毒株对酸和碱的耐受力不同,某些毒株在 pH2 和 pH12 室温放置 1 小时,仍然具有感染性。病毒最适宜存在的 pH 是 7.8。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乙醚、1%来苏儿溶液、0.01%高锰酸钾、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溶液和70%酒精均可在室温下几分钟内杀灭病毒 [11] 。但 1%石碳酸在室温环境下 1 小时仍不能灭活病毒。病毒不能在 -20℃下长时间保存,但在-30℃下几年后仍有感染性。冻干病毒低温可保存约 20 年且有活力。37℃保存 6 个月病毒完全灭活。

IBV 可用 9~11 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病变表现为生长停止,胚体卷曲呈球形,尿囊液体增多,初次分离时一般病变不明显。病毒也可在 15~18 日龄鸡胚肾细胞和肺细胞上生长,数次传代后,病变明显,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

IBV 具有高度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IBV 缺乏病毒 RNA 酶校正能力和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而高强度的免疫压力及宿主的免疫状况则是造成病毒高度变异的外部原因。IBV 基因组为不分节段单股线状正链 RNA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 27.6kb,在 5′端具有帽状末端结构,3′端具有多聚 A 尾 [12] ,有 4 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分别是纤突蛋白(S)、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和小囊膜蛋白(E) [13] 。其中 S 蛋白可与细胞的受体相结合,对 IBV 侵染性起着重要作用。S 蛋白被裂解为 S1 和 S2 亚基,均含有中和性抗原表位。S1 亚基氨基酸变异程度大决定 IBV 的血清型,并在血凝抑制、病毒中和及细胞嗜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S2 片段与病毒吸附细胞有关,可诱发较弱的中和抗体。M 蛋白基因比较保守,免疫原性较低。N 蛋白是唯一位于囊膜内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识别免疫靶位,也能在不同毒株交叉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E 蛋白也称为小囊膜蛋白,在病毒中的含量较少,结合于病毒的囊膜上。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参与了病毒粒子的形成。E 蛋白也可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作用。

IBV 有 4 种不同的分型方法,根据临床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肾型”、“呼吸型”、“生殖型”和“腺胃型”等,这是临床剖检常用的分型法,但按此法分为同型的病毒可能无交叉保护性。血清分型是经典分型方法,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分型,IBV 可分 30 多个血清型,该分型法操作繁琐,价格高,且难以获得标准分型血清。免疫保护型分型法是通过免疫攻毒来判定,能准确反映毒株间的交叉保护效果。但是该方法耗时且代价高,一般较少应用。基因分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依据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尤其是根据S1 基因的同源性划分,该法与经典的血清分型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较广泛。

2、流行病学

IBV 主要感染鸡,也可感染孔雀、鸽子和水鸭等禽类 [14]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各日龄和品种鸡均可感染,1 月龄内雏鸡受到的危害严重,死亡率高。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18~36 小时,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经排泄物、分泌物排出体外后,经空气飞沫、尘埃粒子传染给易感鸡,病毒也能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通过消化道传播,不能垂直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会较快波及全群。该病对母鸡危害表现为减蛋,沙皮蛋、软壳蛋和薄壳蛋增加,蛋清稀薄如水,康复后也难以恢复。

IBV 感染 2 周龄以下的母鸡,会造成其输卵管永久损伤,形成“假母鸡”,3 周龄前感染,产蛋率多为 50%;4~8 周龄感染,产蛋率多为 80%;8 周以后感染,基本不会对产蛋鸡造成影响。2~3 月龄鸡感染后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鸡群死亡率不高。康复鸡可带毒 49 天,在 35 天内具有传染性。当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长途运输、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比例失衡和磺胺类药物的过量使用 [15] 等均可诱发本病。近年,传支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呼吸症状不明显,一般较少造成生殖器官的永久性损伤。

3、临床症状

3.1 呼吸型

5 周龄以下易感性最高,鸡突然发病,迅速波及全群。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昏睡,怕冷,翅下垂,喷嚏、咳嗽,伸颈张口呼吸,但不发出声音,常窒息而死。死亡率可达 60%。青年鸡呼吸道症状轻,并以夜间较为明显。常伴有产蛋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和沙皮蛋增加,蛋清稀薄如水样,恢复期无黄蛋增多。产蛋下降可达 60%,且难以恢复。

3.2 肾型

20~40 日龄鸡多发,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先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呼吸啰音、喷嚏、咳嗽,晚上安静时才能听见,4 天后表面康复,鸡群无明显异常表现,7 天左右发病鸡数量突然增加,并开始排白色稀粪,粪中含大量尿酸盐,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机体严重脱水,消瘦,鸡冠、皮肤、肌肉发绀,眼窝凹陷,腿胫干瘪。雏鸡死亡率为 10%~30%。死亡高峰见于感染后第 10 天,感染后约 3 周可停止死亡,部分病鸡可逐渐康复,但增重缓慢。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30%~50%,畸形蛋、软壳蛋、薄壳蛋和死胚率增加。

3.3 腺胃型

10~90 日龄的雏鸡和育成鸡最易感,夏秋季节多发。临床表现为病鸡眼肿、流泪、拉稀,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拉黄色或绿色稀粪。后期呼吸道症状消失,病鸡极度消瘦、死亡数增加,病程一般为 25~30 天。成鸡感染后较快出现产蛋下降,产软壳蛋、粗壳蛋增多。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 3%~5%不等。笼养蛋鸡发生率较低,部分鸡耐过后,表现为严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体型明显偏小,体重为同批正常鸡的体重。

3.4 生殖型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160 日龄以上蛋鸡症状表现明显,初期采食量下降,粪便变得稀软,并出现“呼噜”声为主的呼吸道症状,5~7 天后,采食量有可能恢复,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20%~80%,蛋壳异常,多软壳蛋、粗壳蛋、薄壳蛋和畸形蛋,蛋品质下降,蛋白与蛋黄分离,蛋白水样化等,部分鸡停止产蛋,即使康复后,产蛋量难以恢复。

4、病理变化

4.1 呼吸型

剖检可见呼吸道有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气管环出血,气管下段及支气管中有黄白色干酪样或黏稠的栓子,气囊混浊,含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肺瘀血和小叶性肺炎。产蛋母鸡腹腔内可见液状的卵黄样物质及卵黄性腹膜炎,卵巢正常或充血、出血、变形,输卵管萎缩,其长度明显减少或发生囊肿。

4.2 肾型

剖检可见皮肤与肌肉不容易分离,喉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轻度出血。肾肿大 2~3 倍,呈浅粉色,似花生豆样,输尿管增粗,内充满大量尿酸盐。有时还可见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囊腔内积有黄色胶冻状物,肠黏膜呈卡他性炎变化,全身皮肤和肌肉发绀,肌肉失水,肺轻度瘀血水肿。严重者在心包、肝脏和肠道表面有白色霜样物沉积。个别重病例的心包膜、肝脏等内脏器官也有尿酸盐沉积,有时可见扩张的输尿管腔内有较多直径 1~5mm 的砂粒状尿石,俗称“尿石症”。

4.3 腺胃型

剖检可见鸡体极度消瘦,腺胃部肿胀,有的球形。切开后自动外翻,胃壁增厚,腺胃乳头高度肿胀,挤压有白色脓样物溢出。个别乳头边缘黏膜充血、出血或溃疡。肌胃角质膜个别有溃疡,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空肠和直肠及泄殖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腺和法氏囊发生萎缩,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4.4 生殖型

剖检可见气管内有少量黏液,输卵管发育畸形,细而短,呈条索状,输卵管形成大小不等的浆液性囊肿,随鸡日龄增加而变大,囊肿内装有多达 500 mL 的清亮的液体。卵巢充血、出血或变形,卵泡大多发育正常,但不能产蛋,形成假母鸡。有的腹腔内有液化的卵黄样物质,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5、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痛风、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和马立克氏病等。鸡慢性呼吸道病传播缓慢且病程长,病原为支原体,抗菌药物有疗效。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发病日龄一般较大,传播速度较传支稍慢 [16] ,呼吸道症状更严重,鸡伸颈怪叫,流泪,结膜炎,咳带血黏液,喉头出血、有干酪样物,气管黏膜上形成干酪样假膜。传染性鼻炎病鸡常见面部肿胀,传播迅速,鼻、眼分泌物增多,雏鸡较少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与肾型传染性发病日龄和症状类似,排白色稀粪,肾脏肿大,不同之处主要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肿大、出血,呈紫葡萄样,内有干酪样物。胸肌和腿肌出血。肌胃与腺胃连接处近腺胃处有一条出血带。痛风时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通过对饲料中粗蛋白及钙磷含量分析即可确诊。新城疫一般发病较严重,雏鸡可表现出扭头等神经症状,嗉囊内充满酸臭液体和气体,十二指肠末端、卵黄蒂下 2~5cm 处、两盲肠末端与回肠对应的三处淋巴滤泡呈枣核样出血、溃疡。卵泡呈菜花样坏死,直肠黏膜出血。产蛋下降综合征时蛋壳质量不良,但蛋品质一般变化不大,蛋清不会稀薄如水,也无典型呼吸道症状。输卵管水肿,内有白色黏稠物,子宫增大3~4 倍,黏膜增厚、水肿,呈现一圈密密麻麻排列的小水泡,卵巢萎缩。传染性脑脊髓炎雏鸡表现头颈振颤,瘫痪。产蛋鸡仅表现一过性产蛋下降,蛋重变小。马立克氏病鸡肝脏肿大,占腹腔3/4,肝、脾、肺、胰和肾有肿瘤结节,腺胃乳头肿大,法氏囊萎缩。

如要进行确诊,最好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无论是哪种类型 IBV,最初感染的是呼吸道,所以发病早期以气管、支气管和肺脏为采样首选部位,后期根据临床表现采样,可采集肾脏、输卵管、盲肠扁桃体及泄殖腔拭子作为病料样品,进行病原分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和试验操作烦琐,琼脂扩散试验不适合大量血清样品的检测。因 IBV 本身无血凝性,由于技术要求高,一般实验室难以制备合格血凝抗原,而商品化抗原较昂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适合大量血清检测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尤其是荧光 PCR 检测是适合疾病快速诊断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效果好。IBV 虽然无疫苗毒与野毒鉴别的荧光PCR 方法,但根据疫苗免疫时间和临床发病情况即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疫苗免疫 2 周后检测病料为阳性的,基本可确诊病鸡死于传支。采集病料样品时一定要保证病料新鲜,采集及时,部位准确,尽快送检。

6、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鸡舍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降低鸡只饲养密度,减少鸡群应激,加强通风,减少舍内氨气、硫化氢等其他有害气体含量。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按时清理鸡舍水管管线,保证鸡只饮水清洁卫生。料盒定期清理和消毒。定期清理鸡舍粪便,并堆积发酵处理。病死鸡应焚烧或深埋。每周至少消毒 1 次,减少环境中野毒的数量,可交替选用碘制剂、双季氧盐过氧乙酸和氯制剂等喷雾带鸡消毒,地面及环境消毒可用 20%石灰水或 3%烧碱液。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处理完一批鸡后,鸡舍彻底清扫、消毒,并空舍 1 周后再进雏鸡。禁止从疫区引进种鸡,引种后隔离饲养 1 个月以上。加强种公鸡精液检测,一旦检出病毒,则弃用。外来无关人员尽量禁止进入养殖场,如需进入时,做好人员的消毒工作。人流和物流要定向(单向)流动,门口配备消毒池。定期开展场内灭鼠、灭蚊蝇等工作,减少鸡场内病原微生物。做好新城疫、禽流感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其他疫病的防疫工作。疫苗免疫时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性药物。

对鸡传支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预防为主,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所用毒株仅有 M41、Jin13 株,M41 和Jin13 基因同源性为 99.7% [17] 。弱毒活疫苗所用毒株有 H120、H52、Ma5、LTD3-A、W93 和 B48。其中 H120 株、H52 株、Ma5 株和 M41 株均属于马萨诸塞型毒株。H120、H52 是我国引进的荷兰株,H120 和 H52 毒株主要对呼吸型传支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对其他型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H120、Ma5 株疫苗毒力较弱,比较安全,可用于 1 日龄雏鸡和产蛋鸡。H52 株毒力较强,主要用于 60~120 日龄鸡复免用。防控肾型传支选取的疫苗株为 LTD3-A、W93。至于其他毒株如 28/86、QX 和 4/91 株等,目前还没有被我国合法批准用于疫苗生产。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法疫苗,疫苗的保存条件要符合要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剂量合适,少了可能起不到免疫效果,多了会引起免疫耐受。活疫苗免疫时可选择喷雾、点眼和滴鼻免疫,尽量不选择饮水免疫,饮水免疫效果差。疫苗不要用自来水稀释,可用蒸馏水、纯净水,最好用专用稀释液,不能用金属容器,现用现配,保证 2 小时内用完。喷雾免疫前鸡舍应加大通风量并保持 3~5 分钟,以降低鸡舍粉尘含量,保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对鸡只的应激 [18] 。滴鼻、点眼免疫时要保证疫苗被鸡吸入眼或鼻,疫苗被鸡甩出后,要补免 1 次。IB 灭活疫苗主要用于 4 月龄以上鸡,可产生高水平的循环抗体,其作用主要是阻止传支病毒损害成年母鸡,保护产蛋性能。 免疫时,疫苗一定要回温,减少对鸡的应激。生产上可选用不同型传支活疫苗同时接种,也可选用商品化的新支二联疫苗,倘若使用传支活疫苗单苗免疫,应与新城疫疫苗间隔 7 天以上。

鸡场发生传支后,首先要紧急接种传支活疫苗,病死鸡要焚烧或深埋处理,同时鸡舍做好消毒工作。对不同型的传支选择对症治疗,肾型传支以通肾为主,降低肾脏负担,补充钠钾,可选用 0.5%小苏打水饮用 2~3 天。呼吸型传支以祛痰化痰为主,同时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饮水或拌料,防止继发感染。生殖型传支,挑出大肚子鸡并淘汰。

7、小结

IB 是对当前养鸡业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IBV 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可侵害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肌肉等多个部位,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较多鸡的疑难杂症均与该病毒相关。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并配合相应的疫苗免疫进行预防,由于 IBV 血清型众多,各型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应尽可能多选取几种毒株进行免疫。同时科研工作者应做好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分离针对当前流行毒株免疫效果好的毒株制成疫苗,为 IB 防控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宋新宇,马爽,李陆梅,等.五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3):6187-6189+6266.

[2]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 2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75-681.

[3] 吴悌霖.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01):84-86.

[4] 荣骏弓,刘乔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及防制策略[J].兽医导刊,2009(11):23-25.

[5] 秦卓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上)[J].山东家禽,2001(04):28-32+27.

[6] 辛朝安,陈天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 -Ⅰ. 广州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01):90-98.

[7] 吴志达,谢秀英,张友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S 株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1(02):10-13.

[8] 王玉东,张子春,王永玲,等.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初报[J].中国动物检疫,1997(03):6-8.

[9] 张小荣,吴艳涛.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动态与防控对策[J].中国家禽,2016,38(16):1-5.

[10] 杨作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况及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13(02):36-38.

[11] 吴志达,谢秀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介绍[J].上海农业科技,1980(05):42-44.

[12] 亓丽红,李晓红,王春玲,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家禽科学,2005(07):45-48.

[13] 尤永君,张国中,刘月焕,等.010—2013 年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 S1 基因分子特性分析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2):137-148.

[14] 刘胜旺.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家禽,2010,32(16):5-9.

[15] 邝荣禄,林绍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肾变病型[J].养禽与禽病防治,1982(03):27-28.

[16] 艾国光,康春保.鸡传染性支气管炎[J].农业科技资料,1979(06):35-36+29.

[17] 王新卫,王川庆,赵军,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Jin13 株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01):1-6.

[18] 于新友,李天芝,张颖,等.鸡群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7(01):37-41.

作者:于新友,李天芝(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浅谈净化种鸡场的综合性预防对策

2019-10-19 18:00:30

疫病防治

1例由饮水器漏水引发产蛋鸡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

2019-10-20 15:02: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