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禽流感等主要禽病流行情况与 2017 年预测分析

2016 年是我国养禽业好年景,禽肉及蛋产品的市场价格平稳,禽流感等重要疫病未出现连片暴发或大规模流行的情况。本文将对 2016年我国禽流感等重要禽病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同时对 2017 年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1、2016 年国内重要禽病流行情况分析

1.1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1.1.1 H5 亚型禽流感

2016 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趋势平稳,未出现连片暴发的情况,但局部地区仍有散在疫情发生。这一年我国公开报道了 11 起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 10 起由H5N6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发生于鸡、珍禽和野鸟 (1 月湖南省常德市;2 月贵州省黔南州;3月江西省鹰潭市;6 月湖南省桑植县;8 月贵州省黔东南州;10 月甘肃省金昌市和湖北省孝感市;12 月四川省绵竹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疆伊犁州伊宁市) 。1 起由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发生于鸡和鸭(1 月贵州省六盘市)。

监测结果显示,2016 年我国的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表现出变异频繁、NA 亚型多样、基因型复杂、抗原性差异明显等特点。但和去年相比,毒株的变异不大。从血清亚型特点看,当前H5N1、H5N2 和 H5N6 等多个血清亚型的毒株同时在禽群中出现,其中 H5N6 亚型为优势亚型,而横扫欧美多国的 H5N8 亚型病毒未见分离报道。从基因型特点看,2016 年 clade 2.3.4.4基因型毒株的污染面最广,尤其以 clade2.3.4.4d(部分研究者将其命名为 clade 2.3.4.4c)分支病毒占据主导地位;而 clade 2.3.2.1 基因型毒株的数量迅速下降,分布区域大幅减少,毒株以 clade 2.3.2.1e 为主;clade 7.2 基因型毒株则未见报道。从抗原性特点看,现有疫苗的抗原性与绝大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护作用良好。其中,Re-8 疫苗株对 clade 2.3.4.4 分离株的保护作用比较确实, D7 疫苗株对该基因型毒株也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研究单位已发现与 Re-8 疫苗毒株抗原性差异明显的 clade 2.3.4.4d 基因型毒株,其数量不多,但造成了部分免疫家禽发病。另外,Re-6 和D7 疫苗株对 clade 2.3.2.1e 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下降。为此,国家动物流感参考实验室已推出Re-10 疫苗株进行应对。这些情况表明,相同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之间仍会存在差异,对于抗原性与疫苗株差异明显的 clade2.3.4.4 变异株和 clade 2.3.2.1 变异株要高度关注其未来走向,同时做好新疫苗的研发和储备。从致病性特点看,H5N6 亚型分离株均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大部分毒株对鸡呈现高致病性,少部分对水禽有高致病性,个别毒株对小鼠有强致死性。研究发现,有部分自然重组的 H5 亚型病毒表现出对水禽的感染能力强,对鸡致病力下降等特点,有利于其在家禽间传播。

1.1.2 H9 亚型禽流感

H9N2 亚型禽流感疫情呈现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混合感染普遍等特点,主要呈现地方流行性,特别是在商品肉鸡中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还报道了水禽感染发病的情况。从发病特点看,2016 年该亚型病毒在白羽商品肉鸡中的感染率较高,多表现为混合感染,以春冬季造成的死亡较多,引起严重经济损失。从基因变异特点看,H9N2 亚型毒株的基因序列变异幅度不大,目前的流行毒株绝大部分属于 clade h9.4.2.5 基因型,而新出现的 clade h9.4.2.6 基因型毒株呈逐步蔓延态势。值得关注的是,H9N2 亚型毒株的内部基因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交换的现象愈发明显,并促生了 H7N9、H10N8 等一大批能够感染和致死人的新变异株,而人感染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数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其公共卫生意义愈发突出。从抗原性特点看,部分新分离毒株与疫苗毒株相比,呈现较明显的基因序列变异和抗原性差异,有些毒株虽然基因型相同,但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

1.1.3 H7 亚型禽流感

活禽交易市场(主要是农贸市场)在家禽生产和贸易链中仍是 H7N9 亚型流感污染率较高的环节,相关的运输、市场屠宰和销售等行为都有助于该病的传播扩散。2016 年对华南地区活禽市场中 H7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样本的核酸阳性率大约 2%,病毒分率大约 0.5%。与 2013-2015 年相比,市场外环境污染率和家禽带毒率明显下降。但人的感染率与活禽交易市场的病毒污染率之间仍有较明显关系。自 2016 年 9 月 1 日以来,截至 12 月23 日,全国报告人感染 H7N9 流感病例 55 例,死亡 11 人,尤其是 12 月份的感染数量高于往年同期。而这个期间,市场环境禽流感污染水平也在快速上升。另外,在各省的感染病例中,排前三位的江苏(33 例)、浙江(9 例)、广东(6 例)均发现了病毒分离为阳性的养鸡场。有些研究单位的检测数据显示,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华东地区的部分鸡群中感染率较高。这提示我们,该病的公共卫生风险很高。从分离到病毒的家禽品种看,鸡是主要宿主,其次为鸽、鹌鹑和竹丝鸡等家禽。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家禽养殖场的 H7 亚型禽流感感染率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目前分离到的毒株都不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对家禽生产未造成严重影响,但其突变为高致病性病毒或者成为类似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低致病性毒株的潜在风险不可小觑。

1.1.4 其他亚型禽流感

2016 年 H6 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活禽交易市场仍保持较高的流行率,主要亚型包括 H6N2和 H6N6,对家禽未见明显致病性。但该亚型毒株在活禽交易市场中普遍存在,而且在部分养殖场也可以分离到。最近报道的人感染 H5N6亚型禽流感病例中,其病原就是 H5N1 和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产生的新变异毒株。所以对 H6 亚型病毒的公共卫生风险要高度关注。

活禽交易市场除 H5、H6、H7 和 H9 亚型禽流感病毒外,还可分离到 H1N1、H3、H4 和 H11等亚型毒株,且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野禽中还分离到了 H13N8 毒株。

1.2 鸡新城疫的流行特点

2016 年未见大规模鸡新城疫疫情暴发,仍以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为主,不同地区或养殖场的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以雏鸡的高死亡和产蛋鸡的产蛋下降为主要发病特点。目前鸡群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为基因 VIId 亚型,该基因型毒株也出现了复杂化的趋势。雏鸡和商品肉鸡发病时相对较为典型,会造成程度不等的死亡,部分鸡有神经症状,剖检有明显的胃肠道(腺胃乳头、腺胃肌胃交界处、十二指肠、盲肠扁桃体等)出血现象。产蛋鸡发病时表现通常不典型,一般死淘率无明显上升,主要表现采食下降、产蛋下降、不合格蛋增多。目前鸽群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为基因 VI 型,它能引起幼鸽的大量死亡,但对鸡普遍表现为低致病性。

1.3 鸡 I 群腺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2016 年该病发病区域有扩大趋势。在华北地区,上半年在蛋鸡中有零星发病,5 月中下旬开始病例显著增多,6~8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9月份以后发病率有所下降,发病鸡品种也扩大至肉鸡、蛋鸡、麻鸡、三黄鸡和土鸡等。在西南地区,3 月份首次发现病例,主要发生于土杂鸡,蛋鸡发生较少,主要发生 30 天左右的雏鸡,传播速度快,病鸡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精神沉郁,排黄白色稀粪,病程 15 左右,死亡时间快,死亡率达 20%~80%,以心包积液、肝脏病变为主要特征,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华南地区也出现零星发病病例,未造成大面积流行。病原学研究结果显示,该病主要由 I 群腺病毒血清 4 型为主,血清 8b 型零星发生,其他血清型较为少见。另外,该病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普遍,尤其是与鸡贫血因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混合感染,加重了病情与死亡率。该病给养禽生产带来的影响及其混合感染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2、2017 年国内禽病流行趋势分析

2.1 禽流感的流行趋势分析

推测 2017 年 H5 亚型禽流感可能仍以2.3.4.4 分支 H5N6 亚型病毒为主,但须高度警惕周边国家 H5N8 亚型病毒的输入以及在高免疫压力下新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发生改变的变异株出现。

推测 2017 年在养鸡场中检测到 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风险较高,另外,H7 亚型病毒通过自然重组方式产生对家禽高致病性毒株的风险依然存在。由于家禽中 H7N9 病毒的存在是人感染病例的重要风险因素,所以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绝不容忽视。

活禽交易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且病毒亚型复杂,发生禽流感病毒重组和变异的风险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禽流感病毒感染率,从而降低禽流感病毒重组和变异风险。H9N2 亚型病毒直接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的风险较低,但流行率有升高的风险,H9 与 H5、H7、H6 亚型病毒重组产生新变异株而诱发疫情的风险也较高。

2.2 新城疫的流行趋势分析

随着针对基因Ⅶd 型毒株的 A-Ⅶ疫苗的进一步的推广使用,由基因Ⅶ型毒株引起的相关疾病将进一步的减少。但在免疫程序不当、生物安全体系缺失、混合感染等情况下诱发新城疫疫情的风险较大。

2.3 鸡 I 群腺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由于鸡 I 群腺病毒病尚无可靠的商品化疫苗,且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2017 年该病继续扩散的风险高,尤其在 5~8 月暴发的可能性大。但目前高死亡率病例以混合感染为主,因此可通过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H9 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来减少该病发生造成的损失,尽快研发商品化疫苗和治疗性抗体迫在眉睫。

3、防控建议

3.1 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议

(1)增加家禽重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经费的投入,列入农业部兽医局常年预算。

(2)国家已出台 H5 亚型 HPAI 疫苗更换种毒的有关规定,建议有关政策也应适用于其他有资质的实验室和疫苗研制单位。

(3)开展对第三方检测、监测和诊断机构的资格认定或考核工作,发挥有资质和能力的第三方检测、监测和诊断机构的积极作用。

(4)加强对活禽交易市场的管理,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认真执行消毒、空栏和休市措施。加大对家禽出场检疫力度,确保供应到市场上家禽产品的安全。

(5)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智囊作用,由农业部定期组织专业委员会开展疫情分析研讨,对疫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疫病控制措施。

(6)根据重要疫病净化方案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结合环境污染治理和养禽业产能过剩的供给侧改革,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的行政审批,提高家禽饲养和经营单位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与传播风险。

3.2 技术方面的建议

(1)鉴于 2015~2016 两年的监测结果,全国范围内已极少分离到 H5 亚型 7.2 分支的,建议停止使用含有该分支病毒的所有单价、双价和三价疫苗。

(2)鉴于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快,建议加大针对新的 2.3.4.4 分支变异毒株的疫苗研究力度。

(3)在养殖环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家禽免疫减负策略,建立免疫减负试点。

(4)在诊断技术方面,研发适合于生产一线的轻简化诊断产品,推进产品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贾伟新1王友令2许琳3曹伟胜1罗开健1徐成刚1亓文宝1任涛1廖明1(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2.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 250023 3.云南省禽病科技中心,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100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CARS-42-G09);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农医发[2016]11 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40224、2013B020224004);广东省农业厅专项[粤财农(2014)380 号];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4108101041)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知禽访谈

养殖环保政策与禽业粪污处理利用技术动态分析

2019-11-1 14:57:53

知禽访谈

再谈种鸡场的冬季通风管理

2019-11-22 15:31: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