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谷肉鸭鸭疫里默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疫里默杆菌病,旧称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鹅和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里默菌病。多发生于 2~7 周龄鸭,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促发感染,发病率 5%~90%,死亡率可达 80%。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该病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患鸭主要症状为行动迟缓,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流浆性、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拉稀薄的绿色粪便。濒死期病鸭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心包积液,心外膜增厚、瘀血和水肿,有黄色渗出物包裹整个心脏。肝表面覆有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肝肿胀、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

1、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林业局一林业经营所某饲养户的樱桃谷肉鸭 2 500 只,于 2016 年 5月初引进,已注射鸭瘟、病毒性肝炎疫苗,开始一切都很好,到了 5 月中旬,雏鸭开始发病。病鸭表现咳嗽、眼鼻流出浆液、黏性分泌物等,该养殖户认为是感冒,给了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用过青霉素、链霉素和安乃近等药物,到第 2 天未见效果,并死亡雏鹅 12 只。该养殖户携带 8 只病死雏鹅来门诊,经了解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樱桃谷肉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2、临床症状

大群精神正常,采食量下降。每天死亡 5~8 只,患鸭主要症状为行动迟缓,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流浆性、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拉绿色稀便。

3、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雏鸭 8 只,可见心脏病变:心包积液,心包膜表面覆盖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病变:肝肿大,实质较脆,呈土黄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状物,容易剥离。胆囊肿大,胆质黏稠,呈黄褐色。气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背下及肛门周围可见坏死性皮炎,皮肤呈黄色。其他内脏器官未见病变。

4、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镜检

取病死雏鸭的肝、脾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阴性的小杆菌;取心血、脾和肝涂片,用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脑、心包渗出物或肝等,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 CO 2 培养箱中 37℃培养 24~48 h,观察结果。可见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边缘整齐、透明、有光泽、奶油状菌落,不溶血;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乳白色半透明露滴状、直径为 1 mm 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未见菌落生长。

4.3 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大多数菌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少数菌株对萄萄糖、果糖和麦芽糠发酵,产酸不产气;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盐;M.R 和 V-P 试验阴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4.4 动物接种试验

将纯培养物用生理盐水稀释成细菌含量为 10 9 CFU/mL菌悬液,取 10 日龄健康雏鸭16 只做致病性试验。分别从脚蹼注入菌悬液 0.5 mL/ 只,注射12~48 h 陆续发病。隔离饲养1 周,对病死鸭进行剖检,逐一记录其症状、病变。从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看,在 1~5 天内试验雏鸭均陆续发病死亡,且出现与鸭疫里默杆菌病相同的症状和病变。

4.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巧克力平板培养 24 h 的分离细菌的纯培养物作为菌种,分别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涂布棒在巧克力平板上均匀涂布,最后沿平板边缘涂布一圈。加盖后静置 5 min,用镊子将药敏片平放在平板上,并轻压使其紧贴平板表面。将贴好纸片的平板于 37℃培养 24 h 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0 为不敏;10 mm 以下判为低敏;10~15 mm 判为中敏;15~20 mm 判为高敏;20 mm以上判为极敏。头孢噻呋、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抑菌圈均在 20mm 以上,判定为高敏药物。

5、诊断

根据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该病为鸭疫里默杆菌病。

6、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做好药物预防与免疫接种工作,不到有本病的地区引种。常发本病的鸭场可在易感日龄使用敏感药物预防,雏鸭在 7~10 日龄接种鸭疫里默杆菌油乳剂灭活菌,可有效预防本病。

(2)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雏鸭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鸭群的影响。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鸭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鸭舍的通风及温湿度的调节,使鸭舍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3)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鸭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噻呋等药物敏感。对该群鸭按每升水 100 mg 氟苯尼考进行饮水,连用 5 天。同时用头孢噻呋对出现症状的病鸭按体重 0.5 mg/kg 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 1 次,连用 3 天。在饮水中加入 0.005%~0.01%丁胺卡那霉素,3 次 / 天,连用 3~5天。

经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后,病鸭逐步恢复饮食,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除 14 只未有治疗价值的鸭被淘汰外,其余的鸭不再感染病情,疾病得到了控制。

7、小结与讨论

7.1 诊断结果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结合分离出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等将该肉鸭场发生的疫情确诊为鸭疫里默杆菌感染。

7.2 实行全进全出,杜绝混养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供给优质、全面和充足的饲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及时更换垫料,尽量减少不良应激(如淋雨、惊吓、高温、寒冷等),防止鸭受到外伤,保持活动水域清洁、卫生,有效降低该病感染和发生。

7.3 严格检疫,强化消毒

对种鸭场、孵化场加强监督管理,做好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和禽流感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对饮水器、料槽、场地、水池和棚舍等定期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毒,可用 0.2%过氧乙酸或 0.3%百毒杀进行消毒,建立严格的定期消毒机制,确保生产环境、圈舍和笼具卫生,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7.4 加强免疫

对 l~2 周龄的雏鸭免疫接种 2 次 1 型、2 型、5 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的三价灭活苗可起到 70%~85%的保护作用;雏鸭免疫接种 1 型、2 型、5 型鸭疫里杆菌的四价铝胶佐剂灭活疫苗,首免后 16 天免疫鸭就可以获得完全保护,30 天后保护力开始下降;1 日龄雏鸭饮水和气雾免疫接种 1 型、2 型、5 型鸭疫里氏杆菌的三价弱毒活苗,对攻毒和野外感染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适时接种疫苗,购进雏鸭入场 7~10 天内应皮下注射,并于第 1 次免疫后 10~15 天,加强免疫 1 次。

7.5 药物治疗

(1)做好隔离病鸭,清理场内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多种治疗,治疗期间配合消毒工作。治疗期间每天用消毒液对全场地面进行彻底消毒,以后每隔 2 天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1 次。

(2)适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鸭疫里默杆菌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应采取多种药物交替使用或联合应用。由于在养鸭生产中广大养殖户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使鸭疫里默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充分考虑,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用药。在实际用药时,尽量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避免同一药物连续使用,同时药物剂量要充足,可在发病日龄前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做紧急治疗。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为避免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选用微生态制剂,调整体内微生态平衡以提高疗效。

7.6 预防

针对此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对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注意通风,控制鸭舍灰尘、温度、湿度,减少应激诱因。加强饲养管理,勤换饮水,认真检查水源是否被污染。对环境、饮水、空气及孵化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饲料、饲具等被粪便污染。必须注意在免疫前后做好注射器械的消毒工作,并在执行免疫的过程中,对针头勤消毒、勤更换。要彻底消除垫料中的坚硬锐利物如铁丝、碎砖石等。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掌握正确的抓鸭方法。在鸭舍内勿喧哗,不可嬉戏打闹,以免踩伤踏伤鸭只。要加强垫料的管理使其保持干燥,并定期更换潮湿的垫料,做好全场消毒和鸭舍的带鸭消毒。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此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通风不好、拥挤和阴暗潮湿等因素都能促使该病的发生。

作者:王秀茹 (黑龙江省铁力市丰润国际广场 4-2-303 室,黑龙江铁力 152500)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多例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11-24 18:27:25

疫病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2019-11-25 11:26: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