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鹅繁殖调控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效果回顾

广东省是我国鹅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虽然全国养鹅业因为鹅自身繁殖性能低下、呈现严重的季节性繁殖产蛋特点,加上鹅只神经敏感、攻击性强的习性,造成了养鹅业总体发展缓慢落后、科技含量少、养殖规模和投资不足。但是广东省的鹅养殖和消费领域在过去二十多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引领了全国养鹅行业的发展方向。广东鹅产业良性发展的促成性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过去 20 年中研发和推广应用的种鹅繁殖调控新技术,通过改变鹅季节性繁殖习性实现全季节生产、提高种鹅繁殖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从而降低鹅苗生产成本、提高鹅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开展规模化商品肉鹅的生产等等。本文对这些种鹅繁殖调控技术进行回顾,并探讨进一步促进未来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举措。

1、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研发和应用效果

1.1 研发光照技术开展鹅反季节繁殖

在采用自然繁殖技术生产时,广东省的四个地方鹅种均在 7 ~ 8月进入繁殖产蛋期,在冬季 12 ~ 1 月份达到产蛋高峰,并次年春季 3~ 4 月休产。由于冬季鹅苗上市高峰恰逢传统的春节休闲时节,农户养鹅积极性下降、冬季育雏鹅苗成活率低增加养鹅成本、冬季易发生禽流感等劣性传染病并影响市场消费者信心和对肉鹅的需求,使冬季养鹅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雏鹅供过于求造成价格大跌。相反,夏季因为养鹅条件较,种鹅休产造成市场鹅苗供应短缺,导致鹅苗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达到 40 元 / 羽的水平。因此调节鹅的产蛋季节,实现反季节繁殖生产,不仅可以避免冬季价格低落造成的亏损,在获得夏季价格高峰则可以极大赢利。

根据动物繁殖季节受光照调控的原理,而广东鹅种又属于短日照繁殖动物,因此延长光照将抑制其繁殖活动,而缩短光照会促进繁殖活动。根据自然状态下光照影响繁殖活动的规律,设计在冬季 12 ~1 月份开始,将光照延长到每天 18 小时,抑制鹅的繁殖活动使之休产和强制换羽;在长光照连续处理 75 天、种鹅生殖系统得到充分休养生息之后,生殖系统会恢复兴奋。然后再从 3 ~4 月份开始将每天光照缩短至 11 小时,即可激活繁殖活动并启动产蛋 [1] 。实验证明,采用此种光照程序后,可以很好地调控广东鹅种季节繁殖特性。产蛋期间,只要将鹅置于每天 11 小时的较短光照处理下,即可使其春季产蛋持续至夏、秋季节,实现反季节繁殖生产 [2]

1.2 控制水污染技术促进大型鹅种反季节繁殖生产

由于广东的绝大部分种鹅都以“鹅 – 鱼”结合的模式进行生产,种鹅在一天中有很多时间于水面上活动,并向水体中排泄粪便,作为水体中养殖鱼类的饵料之用。在早期因为养鹅规模和密度较低,排泄入水的鹅粪便也较少容易被鱼类消耗,此种物质循环利用的养鹅模式确实属于生态养殖性质。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回报,使养鹅农户拥有充足的财力并期望扩大养殖规模以获得更多收益,然而因为养鹅的水面不易扩大,单纯扩大鹅群将提高单位水面的载鹅密度,也使更多粪便排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肠道杆菌的泛滥 [3] 。由于鹅反季节繁殖生产时恰逢夏季,较高的水温特别容易促进水体中的有害肠道杆菌滋长以及细菌内毒素的污染。水中大量细菌的存在,极易使鹅在水上交配时发生生殖道感染,引发母鹅输卵管和卵泡炎症,发展为卵黄性腹膜炎或“蛋子瘟”。其次,水体中大量的脂多糖细菌内毒素,在被鹅只摄入后因其脂溶特性,将沉积于蛋黄脂质和蛋清蛋白中。蛋清中的内毒素将在鹅蛋孵化早期毒害胚胎造成早期死亡,蛋黄中的内毒素则在孵化后期 25~30 天时造成胚胎大量死亡,也降低孵出雏鹅存活力和生长速度,都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通过降低水面载鹅密度至较合理的 1羽 /m 2 ,同时向鹅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如芽胞杆菌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增殖,并在水体中应用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光合细菌从而剥夺有害菌的营养供应抑制其在水体中的增殖,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水体中肠道有害菌的增殖和数量,从而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鹅苗质量。笔者在 2009~2012 年前后在广东各地多次举办技术推广会,为广大种鹅养殖者培训水体细菌污染的防制技术,以提高种鹅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其结果是促进了清远和台山等地最早进行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的农户,又率先开展了狮头鹅的反季节繁殖生产。

因为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竞争不断加剧使利润持续降低。而潮汕地区养殖的狮头鹅和阳江地区养殖的白沙杂等大型品种则尚少有反季节繁殖生产,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些鹅种体型较大采食量大,产生大量粪便难以有效处理,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时极易造成有害菌和内毒素污染问题,因此难以开展狮头鹅的反季节繁殖生产。而通过应用水环境控制技术,降低单位水面狮头鹅载鹅密度至马岗鹅或清远鹅的 55%~60%,同时结合光照调控,成功实现狮头鹅的反季节繁殖生产,并且获得比自然季节还高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受精率 [4] 。反季节繁殖的狮头鹅鹅苗品质优良,价格介于 55 ~65元,加上更加优异的生产性能,使饲养 1 只狮头鹅能繁母鹅最高可获得 1000 元以上的总收益,净利润则最高可达 500 ~600 元左右 [4] ,创下广东省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经济效益新高。

1.3 开展北方和国外引进鹅种的反季节繁殖生产

在成功开展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的基础上,广东一些企业和农户也开始尝试开展外来鹅种的反季节繁殖生产,以在夏季为特定区域的鹅产业供应反季节鹅苗。在 2005 年 10 月份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水禽大会上,我们了解到国外长日照繁殖鹅种的繁殖活动调控方法,然后很快就在广州和化州的企业和农户中开展朗德鹅的反季节繁殖生产,从而将广东生产的反季节朗德鹅苗销售到北方的肥肝生产企业,也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5] 。在这项工作中,也发现了严重降低朗德鹅生产性能的饲料霉菌毒素超标的问题。由于朗德鹅生产中用玉米配制饲料,但小型养鹅户难以重视原料质量,往往采用一些产于气候湿润地区含有超标霉菌毒素但廉价的玉米,造成种蛋受精率严重下降,并使蛋黄在孵化期间散黄,从而严重降低种蛋孵化性能。此问题在更换北方优质玉米之后即避免。

其次, 阳春地区的几个乡镇一直生产阳春白鹅供应海南市场。海南省的鹅产业非常推崇产于浙江宁波地区的浙东白鹅,然而宁波地区在夏季也较难向海南供应反季节鹅苗。因此化州一些企业即引进同为短日照繁殖的浙东白鹅,采用马岗鹅反季节繁殖使用的光照程序诱导其在夏季、于化州地区进行反季节繁殖生产,然后将鹅苗以 35 元左右的售价销往海南省,甚至也返销至宁波地区。另外,因为南北方气候和光照的差异,北方鹅的产蛋普遍迟于南方,而且北方如东北地区因为土地充裕养殖成本低廉,在目前高速路网发达物流方便的条件下,科大公司还进一步将浙东白鹅引进到东北黑龙江省饲养,然后将自然生产条件下所产种蛋运输到化州孵化,将生产的“反季节”鹅苗再销往海南省,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利润。此为广东现代农民“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又一现代养鹅创新力作。

1.4 新颖孵化机的研发提高种鹅生产性能

广东省对养鹅产业发展和提高种鹅繁殖性能的一个新贡献,是研发和应用现代化大角度翻蛋孵化机及技术。二十年前使用小作坊生产的木板壳土造孵化机孵化鹅种蛋,其圆筒形蛋架可以 160°左右翻动,蛋盘固定于上且间距不随翻蛋变化,使翻蛋更彻底、通风换气更好,因而能够较好地提高鹅蛋的孵化率和鹅苗质量。但由于蛋架固定于机内使装取蛋盘不大方便,一些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升级此种孵化机,通过改进蛋架和蛋盘设计,可以使翻蛋角度进一步提高到 170°或以上(小型蛋翻动角度将接近 180°),可以使蛋盘内胚蛋处于平放状态,较好地降低鹅胚胎的重量所致的胚胎畸型率及尿囊膜与蛋壳膜的黏连问题,从而将大体型鹅种如狮头鹅的种蛋孵率提高 8 个百分点左右(原七成左右孵化率的 10%左右),将狮头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的经济效益或净利润提高15%左右 [6] 。目前广东省企业研发的此种大角度翻蛋孵化机,还配备了自动化喷水功能,定时喷水,并根据实时箱温控制喷水量和喷水时长,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喷水作业在孵化机内部完成,避免人为干扰种蛋孵化。因此在种鹅生产中使用大角度翻蛋孵化机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提高竞争力。

2、鹅反季节繁殖生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反季节繁殖技术首先在马岗鹅和清远鹅生产中推广应用,能够在夏季获得鹅苗 30 元以上的售价,使饲养一只能繁母鹅全年净利润超过200 元,远远高于自然繁殖种鹅生产 [2,3] 。在巨大收益的驱动下,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得以在广东省大范围推广,经过 10 多年的推广目前已覆盖到 80%以上的种鹅生产。同时反季节鹅苗和肉鹅生产填补了市场空缺,满足了节日等重要活动对肉鹅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广东鹅产业整体发展,使全省肉鹅出栏量以每年约 5%的速度递增,从技术推广之初的 2000 年的 4 148 万羽,上升到 2011 年的最高达 7 395 万羽左右,使全年商品鹅出栏量增加了 78%左右(图 1)(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数据, 2016 年广东省鹅年出栏量和年终存栏量分别是 8 700 万羽和 1 950 万羽。以此数据计算则当前肉鹅出栏量比 2000 年增长 109%)。而广东农村统计年鉴数据则表明,从 2000~2015 年,广东全省年终的鹅存栏总数在过去 15 年几乎没有变化,均维持在 1 900 万羽左右。这说明在过去 15 年中所增产的 78%或更多的商品肉鹅,应该都是在年中生产,即都产自反季节繁殖生产的鹅苗。从过去 15 年中的商品鹅苗全年价格变化中,也大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广东鹅繁殖调控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效果回顾

在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技术推广之后,由于其极高的经济回报,促进了养鹅农民的增收和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了养鹅业科技含量,提高了养鹅业生物安全和鹅产品安全性,促进了消费市场发展,也促进了养鹅业的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农户的养殖规模从一开始的仅 1 000 羽种鹅,扩大到了一两万甚至最多达到五万羽狮头鹅的养殖规模。另有一些企业则开展“公司 + 农户”的组织方式,开展从饲料、种鹅、商品肉鹅、肉鹅屠宰加工的一条龙头生产。有一些企业则开展“集中肥育 +屠宰销售”和专门供港冰鲜鹅的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和成功。一些大型畜牧养殖企业也准备开拓养鹅业务。

养鹅产业的改革,还表现在养鹅区域的变动上,如养鹅业向粤西扩展,如高要蚬岗镇已经成为传统养鹅区域珠三角之外的重要鹅产区,近年化州和湛江地区的养鹅农户和企业则不断发展壮大。养鹅业的省内外区域间合作也不断加强,例如清远和台山的企业为潮汕和福建诏安供应反季节狮头鹅鹅苗,台山为阳江地区供应白沙杂鹅苗、化州为海南省供应浙东白鹅鹅苗、为北方地区供应朗德鹅鹅苗等。

由于有了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使广东省形成了鹅的全季节生产和消费,不仅在传统的春节和清明期间有商品肉鹅供应,而且满足了中秋节等对烧鹅的需要。由于有长期稳定的商品肉鹅供应,更加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培育及新产品研发,如狮头鹅产品中老鹅头售价达到上千元一只,近年遍布珠三角城镇的“醉鹅”的研发推广,都很好地拉动了广东省鹅产业的发展,使其年出栏量达到了(或超过)8 000 万羽,名列全国首位。江门和广州一些企业建立了供产销食一条龙生产,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业态,不仅理顺了产业链各环节关系,实现了消费拉动生产的经营模式,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鹅肉产品,并且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品牌,促进其长期持续发展。

广东鹅繁殖调控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效果回顾

3、未来发展展望

广东传统养鹅都依赖于水面进行生产,在今后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治理政策和措施之后,此种传统“鹅 – 鱼”生产模式必然要转型升级,需要研发节水和更加环保的新颖养鹅模式。将传统槽肥鹅生产技术中围养技术与北方出现的发酵床养殖技术相结合,则可以开展商品肉鹅的舍内围栏养殖,从而既能够处理大量鹅粪,又可以实现节水养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由于鹅的神经敏感习性使其极具进攻性,使之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才能降低鹅只之间的争斗和伤害。必须通过使用较大的房舍和养殖场地,降低养鹅密度才能发挥较好的生产性能,这就提高了生产成本。今后需要选育更为温顺的新鹅种或新品系,使鹅能够在较高密度下正常生活生产,促进开展舍内节水环保养鹅,促进养鹅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目前虽然已经解决广东鹅种的繁殖季节性问题,但由于广东鹅种严重的就巢习性导致产蛋性能低下仍使鹅苗成本过高。今后需要研发抑制就巢性发生进一步提高产蛋性能的新技术,或者研发广东鹅种与北方高产鹅种的杂交技术,以高效生产降低鹅苗成本。通过科技专家的研发引领,结合广东农民和企业家的务实作风与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相信广东鹅业必然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克服环保等各种制约因素,进一步提高广东鹅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使产业更上一层楼、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振旦,黄运茂,孙爱东,梁少东 (2005) 光照对广东地方鹅种繁殖季节性影响的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 第三期: 72-75.

[2]孙爱东,梁少东,施振旦 (2005)广东省鹅反季节繁殖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家禽,27(4): 17-19.

[3]施振旦,刘丽,孙爱东. “禽 – 鱼”高密度养殖对水禽生产性能危害的研究 [J]. 中国家禽,2011,33(13):1-3.

[4]阳希文,孙爱东,陈哲,施振旦. 狮头鹅反季节繁殖技术[J]. 中国家禽, 2015, 37(10: 61-62.

[5]麦燕隆,郭日红,施振旦. 朗德鹅在南方的反季节繁殖生产及其“南繁北养”模式的建立[J].中国家禽,2012,34(21):51-53.

[6]戴子淳,姚家君,任玉成,邵西兵,黄运茂,施振旦. 大角度翻蛋孵化机的研制及其在鹅种蛋孵化中的应用[J].中国家禽,2017,39(6):63-66.

作者:施振旦1黄运茂2向振强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南京21001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广州510225清远市清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东清远511500)

江苏农业自主创新资金(CX (15)100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CARS-42-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372314)资助.

作者简介:施振旦,博士,研究员,从事水禽生产技术研究, E-mail:zdshi@jaas.ac.cn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前沿综述

大豆黄酮在产蛋鸡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9-11-27 14:47:02

疫病防治

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2019-11-22 16:04: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