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禽流感等主要禽病流行情况与 2018 年疫情预测分析

2017 年我国禽流感等家禽重要疫病的发生仍以散发病例为主,未出现连片暴发的大规模流行疫情。但是,受人感染 H7N9 亚型流感数量激增,且家禽中新出现高致病性 H7N9 亚型禽流感的影响,上半年禽肉及蛋价持续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下半年随着全国启动“H5+H7”疫苗强制免疫措施以及人的感染病例迅速减少趋于平稳,H7N9 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家禽市场行情逐渐好转,部分养殖户扭亏为盈。本文将对 2017 年我国禽流感等重要禽病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同时对 2018 年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1、2017 年国内重要禽病流行情况分析

1.1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1.1.1 H5 亚型禽流感

2017 年我国 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总体形势平稳,虽然局部地区散发病例不断,但疫情数量与往年持平。前三个季度病毒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阳性率约 1%),但从 11 月份开始,阳性率显著升高。对华南地区的监测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率已超过 5%,值得高度关注。

在全国报道的 6 起疫情中,有 4 起由H5N6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发生于大雁、鸭、鹌鹑和蛋鸡,1 起由 H5N1 亚型病毒引起,发生于蛋鸡,1 起由 H5N8 亚型病毒引起,发生于黑天鹅(见表 1)。虽然国内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仍呈现多血清亚型、多基因型、多致病型毒株并存的特点,但 NA 亚型的多样化趋缓,H5N6 亚型成为全年的优势病毒,流行范围最广。

2017年我国禽流感等主要禽病流行情况与 2018 年疫情预测分析

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流行的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分为 clade 2.3.4.4 和 clade 2.3.2.12 个分支,其中 H5N1 亚型病毒均属于 2.3.2.1分支,H5N6、H5N8、H5N2 等亚型病毒均属于2.3.4.4 分支。从流行范围看,clade 2.3.4.4 分支为优势分支,遍及全国所有养禽地区;而 clade2.3.2.1 分支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南和华东地区。以华东地区的监测数据为例,clade 2.3.4.4 分支和 clade 2.3.2.1 分支的占比分别为 89.6%和10.4%。目前流行的 clade 2.3.4.4 分支病毒又可分为 clade 2.3.4.4a~d 等亚分支,clade 2.3.4.4d(根据不同划分方法,部分专家命名为 clade2.3.4.4 GroupC,实为相同分支)为优势分支。目前流行的 clade 2.3.2.1 分支病毒也可分为 clade2.3.2.1a~d 等亚分支,2017 年主要流行的是clade 2.3.2.1d,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疫苗株Re-6 相同亚分支的 clade 2.3.2.1c 病毒的数量在下半年出现反弹。对病毒内部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其来源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既包括其他H5 亚型病毒,也包括 H9 亚型流行病毒以及H6、H3 等非主流亚型毒株。今后,H5 亚型病毒与 H9 等低致病力流行毒株内部基因的重组可能对国内疫情带来明显影响。

从抗原性特点看,疫苗毒株与大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护作用良好,但抗原性分化趋势仍明显,已出现了抗原性变异显著的野毒株,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疫苗株 Re-8 和 rD8对大部分 clade 2.3.4.4 分支病毒保护作用良好,疫苗株 D7 对其也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但所有疫苗株对新出现的 clade 2.3.4.4d 亚分支变异病毒的保护效果都下降,应尽快做好疫苗种毒更新的研发储备工作。疫苗株 Re-6、D7 对clade 2.3.2.1c 亚分支病毒保护效果良好,但只有疫苗株 Re-10 对 clade 2.3.2.1d 亚分支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果良好。

从感染宿主及致病性看,H5N6 亚型禽流感主要发生于鹅、鸭等水禽和鸡,H5N1 主要发生于鸡。毒株均具备高致病性特征,对鸡普遍高致死,部分毒株可引起鹅、鸭出现蓝眼、花肝、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等临床表现。

1.1.2 H7N9 亚型流感

2017 年 1 月在广东首次发现高致病 H7N9亚型流感病毒后,国内一直呈现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毒株同时流行的态势。上半年由于发生区域性流行,国内散发病例不断,截至 2017 年12 月 21 日,我国公布 9 起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疫情(见表 2),8 起发生于蛋鸡,1 起发生于肉鸡,发病数为 172 384 羽,死亡数为 115 259羽,共扑杀销毁 904 639 羽,成为引起国内家禽市场行情严重波动的重要因素。下半年,随着农业部加快落实强制免疫“H5+H7”疫苗措施以及受养禽企业升级改造、气候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活禽交易市场病毒阳性率和养鸡场发病病例数均显著下降。目前,国内仍以低致病性毒株为主,分布广泛,宿主主要为鸡。活禽市场仍然是家禽生产链中污染最严重的环节。与往年相比,疫情最突出的变化是人感染病例数直线上升(714 例发病,死亡 269 人),超过前几年的总和,但人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散发性、人间传播能力、感染性、致病性等)并无改变。另外,在养殖和屠宰环节检出 H7N9 病毒比率明显升高,在鸭中发现高致病性毒株的情况也值得高度关注。

2017年我国禽流感等主要禽病流行情况与 2018 年疫情预测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017 年上半年H7N9 病毒分离率显著升高,其中第一季达2.43%(36/1 480),第二季度达 3.22%(38/1 181),明显高于 2016 年同期水平(0.65%和 0.38%)。2017 年下半年从第三季度开始,病毒阳性率急剧下降,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 0.43%(5/1 171)和 0.12%(1/810); (2)按宿主分析,鸡、鸽和水禽均可检测到样品阳性,在华南和华北等地的鸭群中分离到高致病性毒株,可引起感染鸭严重死亡;(3)从致病性看,高致病性毒株和低致病性毒株同时流行,低致病性毒株稍占优势,高致病性 H7N9 亚型禽流感病程约 7 天,死亡率可达 100%,产蛋鸡和黄羽肉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可出现头部肿胀、鸡冠呈紫红色或黑红色、脚鳞出血等典型临床症状,剖检喉头、气管充血出血,多脏器(如肺、心、肝、脾、胰腺、肌胃、腺胃、肠、肾和泄殖腔等)出血。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蛋鸡和肉鸡,可使产蛋下降 20%以上,死亡率低,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4)从地理分布上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病毒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但高致病性 H7N9 疫情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的蛋鸡场和华南地区的肉鸡场、种鸡场。

H7N9 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呈现分化趋势,HA 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高致病性H7N9 亚型流感病毒由长江三角洲进化分支演化而来,且 HA 链接肽位置的序列由最初的一种插入性突变演化为 4 种插入性突变,分别为KGKRTAR↓GLF ,KRKRTAR↓GLF,KGKRI-AR↓GLF 和 KRRRTAR↓GLF。

1.1.3 H9 亚型禽流感

H9N2 亚型禽流感疫情在冬春季节呈现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和混合感染等特点,主要呈现地方流行性,特别是 10 月份至来年的 4 月份,商品肉鸡中发病率及分离率较高。2017 年H9N2 亚型禽流感分离率在白羽商品肉鸡中占比较高,且多伴随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混合感染,春冬季死亡率较高,需引起高度重视。流行的 H9N2 亚型毒株的基因序列变异不大,仍然以 clade h9.4.2.5 和 h9.4.2.6 基因型为主,但监测过程中发现抗原性出现较明显变异的毒株。人工发病试验表明,H9N2 亚型病毒对鸡的致病性普遍不强,HA 裂解位点基因序列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IVPI 值也均属于低致病性。

1.2 鸡新城疫的流行特点

2017 年我国新城疫仍以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为主,疫情次数呈下降趋势。家禽中新城疫强毒带毒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对于新城疫的防控采取了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新城疫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以基因Ⅵ型和Ⅶ型为主,其中基因Ⅵ型主要存在于鸽群中,在鸡群和鹅群流行的新城疫则以基因Ⅶ型为主。古典的基因Ⅸ型越来越少,原来在鸡群中流行的基因Ⅵ型也难以分离到。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我国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新的基因型,如在我国华南地区鹅群中首次检出的基因Ⅻ型新城疫病毒以及从广西野鸟中首次检出的基因Ⅶh 新城疫病毒。基因Ⅻ型新城疫病毒最早于 2010 年从广东活禽市场的鹅群中分离到,这种类型的病毒尽管基因组长度仍为 15 192nt,但与我国主要流行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存在明显差异,系统分析证实其为国际上新出现的基因型。

1.3 禽白血病

2017 年全国禽白血病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地区性的大流行,多数为散发性病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北方有部分蛋鸡场有禽白血病临床病例出现;南方有少部分没有封闭核心种群的地方品系报告有血管瘤等病例出现。

1.4 鸡 I 群腺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2017 年该病仍然以血清 4 型禽腺病毒(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流行为主,血清 8a 型、8b型和 11 型引起的包涵体肝炎零星发生,在我国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均呈散发状态。“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发生相对前两年要轻一些,可能与部分生产厂家在疫苗中添加血清 4 型禽腺病毒抗原有关,而在免疫相应疫苗的 817 肉鸡中流行较为普遍。该病仍然呈现严格的季节性,6~8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9 月份以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与鸡贫血因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2、2018 年国内主要禽病流行趋势分析

2.1 禽流感的流行趋势分析

推测 2018 年 H5 亚型禽流感可能仍以2.3.4.4 分支 H5N6 病毒和 2.3.2.1 分支 H5N1 病毒为主,但须高度警惕输入性 H5N8、H5N5 病毒以及由其可能进一步演变出的其他毒力更强、传播效率更高的新型重组病毒的出现。由于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化显著,现有疫苗株难以全面保护流行毒株,因此 H5 亚型禽流感的发病风险较高,尤其是免疫薄弱的水禽。家禽中仍将以 H5N6 亚型禽流感为主,活禽市场等流通环节的病毒载量将保持较高水平,可能会出现人感染 H5N6 亚型禽流感的偶发病例从而引起公众对该病的关注。

实施 H7N9 亚型流感全面免疫政策后,推测 2018 年 H7N9 仍呈散发态势。需对免疫效果持续跟踪评估,尤其关注水禽的免疫和发病情况。对于在免疫压力下形成的病毒变异风险也要高度关注。

2.2 新城疫的流行趋势分析

随着针对基因Ⅶd 型毒株的 A-Ⅶ疫苗的进一步的推广使用,由基因Ⅶ型毒株引起的相关疾病将进一步的减少。但在免疫程序不当、生物安全体系缺失、混合感染等情况下诱发新城疫疫情的风险较大。

2.3 鸡 I 群腺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由于血清 4 型禽腺病毒疫苗和抗体的广泛应用,2018 年“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率会继续下降。但血清 8a 型、8b 型和 11 型导致的包涵体肝炎仍存在零星发病或区域性流行的风险。

3、防控建议

在家禽生产环节,应强化以养殖场为主体的免疫政策,提高养殖环节防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传染病仍然是重点防控的疾病,生物安全控制、免疫预防是较有效的防控手段。在防控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同时,还应更多重视其他传染病的防控,传染性支气管炎、H9 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禽白血病等疾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以上疾病的监测和评估,选择适合本场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养殖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家禽免疫减负策略。

在家禽流通环节,应加强对活禽交易市场布局、建设规范和经营行为的管理,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认真执行消毒、空栏和休市措施。加大对商品代家禽和水禽饲养量大的地区的养殖场开展病原监测,以及对家禽出场检疫的力度,确保供应到市场上家禽产品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对活禽调运和交易的监管与研究,切断禽流感跨区域传播的链条,减少公共卫生风险,提升消费信心。

作者:贾伟新1王友令2许琳3曹伟胜1罗开健1徐成刚1亓文宝1任涛1廖明1(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2.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 250023 3.云南省禽病科技中心,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CARS-41-G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0800);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农医发[2017]7 号);国家留学基金 资助项目(201707630003),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2017LM1114)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前沿综述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2019-10-13 18:22:28

前沿综述

中药活菌微生态制剂推动畜禽产业绿色发展

2019-10-18 17:38: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