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种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质量,正确储存消毒种蛋,入孵前对种蛋进行预温,防止种蛋“出汗”,以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孵化期间定期对种蛋、雏鸡称重监测种蛋失水率和雏蛋比,监测蛋表温度并及时进行孵化分析是生产高质量雏鸡的一个较好的质量控制程序,也是测量和评估孵化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加强后孵化管理也是延续孵化效果及确保雏鸡质量的关键环节。实际生产中,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以下重点。

1、管理好种鸡,生产优质种蛋

种鸡场的管理主要包括生物安全、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种蛋管理等。

1.1 重视生物安全,减少疾病及应激因素

应绝对避免种鸡感染经蛋传染的疾病如支原体感染、腺病毒病、鸡白痢、传染性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和传染性贫血等;非种源性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和新城疫等;其他如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避免饲料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或杀虫剂的污染。控制肠内寄生虫及肠道疾病。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表 1)。做好种鸡免疫,使种鸡获得高而均匀的抗体,以保护母体本身及其生产性能和下一代。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2 提供全价的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影响蛋重、雏鸡重、成活率、免疫功能和肉鸡生产性能等(表 2)。实际生产中,种鸡的营养供给是通过饲料成分和饲料摄入量来控制的,二者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种鸡的实际营养摄入量,应据可消化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平衡饲料营养,任何一种主要营养成分的过剩或不足都会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日粮中应有足够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所用的钙最好有 1/2~1/3 较大颗粒的贝壳或石粒。饲料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虽降低了种鸡饲料成本,但会造成企业内部总体上的经济损失。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3 搞好种鸡饲养管理

饲喂程序、加光时间、体重控制的大小、鸡群均匀度和产蛋期饲喂等影响种蛋质量,进而对雏鸡早期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同一鸡场不同鸡舍的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开产后饲喂量不足,高峰料量过低,雏鸡的初生重就小(表 3),7 天死淘率是正常的 2 倍,大部分为途中及早期死亡。但对孵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33 周以后趋于正常。种鸡加光早、营养不足会导致开产早、种蛋和雏鸡重量不均匀(表 4)。种蛋卫生、种蛋的内在品质、蛋黄大小也影响雏鸡早期成活率,一般 7 天体重差 10g,到 42 天差 50~70g。因此,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种鸡饲养管理手册标准,以体重为基础正确饲喂种鸡,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光照刺激,以获得均匀的符合手册标准的合格种蛋。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4 正确储存消毒种蛋

正确消毒储存种蛋,不要用纸蛋盘贮存种蛋,以利于种蛋的升降温。保持蛋箱卫生,蛋箱卫生情况与 2 周内雏鸡死亡及细菌、大肠杆菌数密切相关(表 5)。每天至少 2 次记录蛋库温、湿度并符合标准要求。每周清洗消毒蛋库、加湿器 1 次。在种蛋入孵前进行消毒。储存期超过10 天的种蛋入孵前应先预温(表 6),这样可以唤醒胚胎发育,预防种蛋出汗,减少种蛋污染。保持蛋库整洁,室内不能堆放杂物,蛋库天面高度要适中并配备自动翻蛋装置,地面及空间定期消毒(室内可以用熏蒸或喷雾的方法进行消毒,地面用浸过消毒液的拖把消毒)。种蛋群号应在蛋车上做标记,不能直接用黑水笔标记在鸡蛋上,防止细菌污染种蛋,看蛋的时候应适时用酒精消毒双手,保持双手清洁常态化。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5 防止种蛋出汗

夏季臭蛋增多主要是由于种蛋出汗、产蛋箱管理及种蛋处理不当引起,利用种蛋表面水气凝结表(表 7)和空气露点表(表 8)采用逐步升温的办法可有效控制种蛋出汗,降低臭蛋比例,减少相互污染。蛋表温度高于此表温度会引起种蛋出汗,致蛋内容物降温收缩,影响孵化效果。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6 减少霉菌和霉菌毒素对孵化率的影响

霉菌和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菌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而且严重影响孵化率,达到 5滋g7 天前胚胎死亡达 49%;达到 40滋g,3 天前胚胎死亡率达 91%。因此应加强蛋库管理,不要将种蛋放置在加湿器下方,以防加湿器溢水滴到种蛋上,湿度保持在 70%~80%之间。不要在地面洒水加湿,这样湿度忽高忽低有利于霉菌繁殖。

2、监测蛋表温度

根据品系和品种特点设置孵化程序,如AA + 宽胸系品种胚胎发热量增加,后期容易过热,出雏较快,如捡雏不及时,孵化温湿度不恰当,会造成雏鸡脱水。胚胎温度过高 (蛋表温度>38.8℃) 会导致雏鸡发育不全、羽毛短、弱小、趴着、苍白;鼻孔部位有红点、交叉喙、跗关节红肿;腹部较大、卵黄吸收不好、钉脐、死胚增加、胚胎啄壳后死亡率增加;头部位于翅膀上方、蛋壳内有血斑;组织器官未完全发育、卵黄物质传送推迟、产生未发育成熟的雏鸡等,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必须经常检查蛋表温度。正确的孵化器温度是孵化高质量雏鸡的关键,孵化器内的温度是蛋内胚胎经历的温度,而不是孵化器内的空气温度。蛋表温度与种蛋内部温度较接近,测量蛋表温度是判断孵化器内部温度正确与否的有效工具,对于校正孵化器及检查孵化器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测量从 1~18 天每个胚龄的蛋表温度并进行分析,最佳的蛋表温度为 37.8℃,其范围为 37.8~38.3℃,38.9~39.4℃对雏鸡质量有影响,蛋表温度低于 37.8℃时对雏鸡质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会延长孵化时间,用耳塞温度计可测蛋表温度,通常孵化温度高比低对种蛋损坏更大。测量蛋表温度应从孵化器中不同位置选取种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不要选择蛋车或蛋架最顶端或最底部的蛋盘。监测孵化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情况,如果孵化器中不同位置的蛋表温度相差范围很大,应对该台孵化器进行维修保养。

3、监测种蛋失水率

通过监测孵化过程中种蛋失水率,控制孵化湿度,使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达到最佳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影响孵化期间种蛋失水率的因素包括孵化厅内湿度、季节、周围环境、种鸡周龄、蛋重、蛋壳质量及蛋壳孔隙率等,但孵化器的相对湿度对种蛋失水率的影响最大。落盘时,种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空间为气室,接近种蛋直径最粗部位,该现象可通过小型电筒进行观察。种蛋在孵化期间应有合适的失重,以便使出雏时雏鸡的脐部愈合良好。不同的场家都应对不同的孵化器在不同的季节测定种蛋失水率,以确保孵化质量。

3.1 收集数据

将种蛋码满蛋盘,在称重前仔细检查有无破裂蛋和畸形蛋,如有,用其他同样大小的蛋代替,去除不合格种蛋;选择蛋车上中下不同位置的种蛋称整盘蛋重,并对蛋盘做标记,以便以后称量时易于找到;如落盘前要检查受精率,不要取出无精蛋或死胚蛋,18 天落盘,对整个蛋盘再称重;记录空蛋盘的重量。建议称的精度为 2~5g。

3.2 计算失水率

失水率(%)=(上孵时整个蛋盘重量-落盘时整个蛋盘重量)÷(上孵时整个蛋盘重量-空蛋盘重量)×100。如在孵化期间称蛋 2 次,第一次应在前 14 天内进行,第二次在落盘时进行;如要知道种蛋日失水量的波动情况,应多称量几次,并在计算失水率公式中用称量时的孵化天数进行计算。种蛋每存储 1 周失重会达到0.5%,所以储存期种蛋的失水率应从孵化期种蛋失水总量中减除。种蛋失水率发生 1%的变化,应调整大约 5%的相对湿度。

3.2.1 正确失水

种蛋孵化期间每天水分失重的最适范围为0.60%~0.65%,每天可接受的范围为 0.55%~0.70%。在正确的孵化条件下,18 天落盘时,种蛋在孵化器(种蛋从上孵至落盘)中的失水量一般应为 11%~12%。如果一个孵化厅的种蛋重量损失超过此范围或不知道种蛋重量损失多少,会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2.2 正常啄壳

正常情况下,当雏鸡啄壳时,其头部应保持水平而不是垂直,先啄出一个小洞眼儿,稍事休息,然后沿蛋壳缓缓啄出一道弧圈。

3.2.3 失水不足

绝大多数失水量超出可接受范围的情形是孵化期失水量过少,在高湿环境中孵出的雏鸡大而软且被污染的可能性大。若雏鸡未获得理想的失水,在其啄壳时,会在蛋壳表面啄出一个较大的洞;雏鸡的头部将垂直且沿蛋壳来回啄壳,致使啄壳口变大,常常仅撕开部分蛋壳膜,这样,雏鸡就需重新再次啄壳,确保完全将壳膜穿透。由于太多的蛋壳膜露在外面,且常常易变得干燥,倘若雏鸡不能及时脱壳而出,便会由于孵化应激而体力不支,这些雏鸡在出雏几个小时之后看似不错,但事实表明,其第一周死亡率会大大增高。失重不足表现为跗关节红肿、软雏、采食不活跃。若雏鸡啄壳位置偏高或蛋壳膜上存有血渍,说明孵化过程中失水不够。称蛋重时观察气室变化,失水不够,打口就高且难以出壳。失水不足时应复查孵化器的种蛋失水率。确保加湿器工作正常,如仍偏低则降低孵化器内的湿度。

3.2.4 失水过多

如该盘种蛋中发现破蛋,所收集的数据将全部作废,需重新测量。确保蛋盘中没有破裂蛋,破蛋会导致预估失水率高于实际失水率。确保加湿器工作正常,增加孵化器内的湿度。

4、翻蛋

为防止胚胎上浮与蛋壳膜黏着,在孵化的前 14 天里经常翻蛋较重要。翻蛋不正常,影响孵化率(表 9 和表 10),次品畸形鸡多。一般每隔1~4h 应翻蛋 1 次。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5、监测无精蛋和胚胎早期死亡

受精率主要由种鸡场对种公母鸡的管理来支配控制。胚胎早期死亡受种蛋管理、储存或孵化条件的影响,因此正确判断无精蛋和胚胎早期死亡至关重要。在照蛋期间,胚胎发育的种蛋会呈现暗色。白蛋并不一定是无精蛋,有可能是胚胎早期死亡,因此需进行照蛋和打蛋检查。有2 种方法评估鸡群受精率,即未入孵的种蛋和入孵后10~14 天照蛋选出的白蛋,两者的优缺点对比如表 11。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5.1 从未入孵的种蛋鉴定受精蛋

卵子于输卵管漏斗部受精,在种蛋产出之前胚胎一直在发育,每栋抽取 100 枚蛋检查,无精胚盘呈实心白点、直径 2~3cm、不规则圆形,泡状;受精胚盘呈白色、对称的环状边缘、直径4~5cm、中心清晰、边缘规整的圆形,无泡状。记录受精蛋与无精蛋的比例并与标准对比。借机观察并记录卵黄斑纹,若情况严重,胚胎早期死亡会增多。

5.2 孵化 10~14 天照蛋选出的白蛋也可用于评估鸡群受精率

一般每批种鸡抽取 3 个孵化盘的种蛋进行照蛋,把照出的白蛋按不同的鸡群和不同的蛋盘分开放置,在气室部位用锤子打开种蛋,剥离蛋壳膜时小心谨慎,确保蛋内容物没有损失,记录各个时间段无精蛋的比例并与标准比较,如超出此标准(表 12),应查找原因(表 13)。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6、评估正确的捡雏时间

捡雏前 30h 每个出雏盘最多只有 3 只或1%~2%的雏鸡出壳,前 20h 达 30%,前 10h 达90%,如超出表明孵化时间太长且日后种蛋上孵的时间应推迟。蛋壳上附着较多的胎粪说明捡出时间太晚。捡雏时约 5%的雏鸡颈部后面仍是潮湿的,蛋壳一抓就碎,蛋壳膜湿润。如果开始看到羽毛叶片,说明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的时间太长。孵化时间出现问题时,调整种蛋上孵时间。孵化时间若增加 3h,种蛋上孵时间有可能推迟近 15h。应不断检查核实(表 14),确定正确的孵化时间,而不要盲目调整孵化温度。一旦雏鸡全部出壳且羽毛干燥,任何停留的时间都会对雏鸡造成伤害。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7、监测雏蛋比

雏蛋比是检查出雏时间和孵化参数是否正确的便捷方法,按计算种蛋失水率的方法收集数据,出雏时清点出雏筐内所有的健雏,记录雏鸡数量并进行称重,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雏蛋比,雏蛋比(%)=雏鸡平均体重÷入孵种蛋均重×100。为准确测量雏蛋比并检查某批次的出雏时间,应至少检测 3 个盘的雏蛋比,使用可称量整盘种蛋或整盒雏鸡的器具,精度至少达到5g。实际生产中最佳雏蛋比为 67%~68%,>68%雏鸡可能出得太早;<67%雏鸡可能脱水且卵黄小,雏鸡异常活跃,鸣叫不止。如雏鸡需要出雏 1 天后才能入舍,上述理想的雏蛋比应提高 1%;如种蛋需要储存,每储存 1 周,理想范围则应提高 0.5%。

7.1 雏蛋比低

雏鸡容易脱水,在鸡场表现差。主要是由于种蛋孵化时间过长,雏鸡在出雏器中停留的时间过长以及孵化器中的温度过高或湿度低。

7.2 雏蛋比高

雏鸡开食饮水缓慢,行动迟缓。主要是种蛋孵化时间太短,这也许是种蛋储存时间太长,也许是来自初产或老龄鸡群的结果。鸡群捡雏时间过早以及孵化器中温度过低或湿度高。应再次检测该雏蛋比,如依然偏高,应调查原因。

8、及时进行孵化分析

8.1 孵化窗口

检查孵化窗口的意义在于适时出雏,防止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时间太长造成脱水。生产实践中应定期检查孵化厅的总孵化时间以适时出雏,其与孵化器类型、结构和设定值、种蛋储存时间、种鸡周龄和种蛋大小等有关。孵化窗口在调查雏鸡质量上至关重要,当有一个宽的孵化窗口时,出雏晚的雏鸡可能仍在出壳恢复期,对其会产生负面影响。狭窄的孵化窗口进一步确保所有雏鸡能在上佳时刻获得饲料和水。为确保雏鸡的福利,孵化窗口和获得饲料和饮水的上佳时刻应基于自然的观察以及在其自然环境中再创造的条件,这会导致鸡的上佳孵化后性能。在现代商业孵化场,关键是要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孵化窗口,以确保雏鸡良好的均匀度并在正确的时刻达到所有雏鸡的上佳条件。窄的孵化窗口不仅可通过良好的孵化条件来实现,其他变量也起着作用。良好的农场管理、均匀的种蛋质量和良好的孵化场管理实践,如平衡设置和定期维护都发挥作用,可优化孵化场的绩效。

8.2 避免出雏温度太高

出雏期胚胎温度过高,降低出雏率,且免疫系统发育欠成熟,出雏时间拉长,影响肠道绒毛数量,雏鸡质量差。无热应激的雏鸡肠道表皮细胞生长发育好且再生能力强(表 15)。孵化温度或相对湿度过高时,雏鸡跗部较红。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8.3 种蛋残留物

通过观察雏鸡是否存在过热或脱水现象以及出雏的整齐程度,可评估孵化结果。在捡鸡时观察种蛋残留物是检测雏鸡质量的一个较好方法。如果种蛋残留物是干净的,说明雏鸡质量未受到通风问题的影响,也未发生脱水现象。如孵化过程中存在通风问题,种蛋表面会有均一的绿色物。雏鸡的孵化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进程进行的,孵化温度高会使许多雏鸡提前孵化出雏,可能会脱水,并且在种蛋残留物上留下胎粪;高温会使雏鸡的脐孔在卵黄囊和卵黄进入腹腔前闭合形成黑脐,在种蛋残留物上留有血迹。孵化过程中的通风问题会造成雏鸡出雏不整齐不均匀,导致无法找到合适的捡鸡时间。

8.4 打蛋分析

按照每个蛋盘记录每种类型的数目,累计各个类型的总数并计算其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对入孵种蛋进行打蛋分析,分析无精蛋、胚胎死亡模式或畸形有助于判定孵化过程中需要调整的环节,以便改进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的常规模式表明孵化早期和末期都会出现死亡高峰。正常情况下,胎位不正占总入孵种蛋的 1.5%,其中头位于左侧和爪越过头的发生率分别为 0.25%,喙在右翅外侧的大约占入孵种蛋的 0.4%,雏鸡头部位于小端的发生率变化最大,因为它是由于种蛋入孵时小端朝上造成的,这种情况不应超过 0.1%。偶尔出现畸形雏并不需要担心,如果某项畸形超过入孵种蛋的 0.5%需进一步调查。一般通过第 8 天照蛋能准确地照出无精蛋及早死蛋(表 16),如超出此标准,应调查其原因(表 17)。早死高于5%主要原因在于种鸡场问题、种蛋收集、消毒、储存运输、预热、营养或孵化早期等环节。第 21天对毛蛋进行打蛋分析中后期死亡情况,孵化8~16 天胚胎死亡,主要原因在于种蛋污染、营养问题或孵化条件不良;孵化 17~21 天胚胎死亡,主要原因在于孵化条件不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正确做出分析判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应监测记录种蛋失水率、雏蛋比、死胚率等数据,找出不同孵化场在不同季节不同孵化机的孵化效果,并进行分析,以取得较好的孵化业绩。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8.5 检查雏鸡质量

通过检查雏鸡质量评估孵化效果,一般情况下,各类不合格雏鸡的可接受水平如下:大脐痂 3%、钉脐 5%、脱水 8%、外伤 2%、关节红肿2%。每次孵化后从出雏盘内将未孵出的残留蛋平均采样,打破后观察并将其归类为各种不同的中止期,然后追踪可能的原因,通过活力、外表、卵黄吸收、眼睛、腿部、脐部和喙部等对雏鸡质量进行综合评判(表 18),并做成分析报告反馈到种鸡场,以进一步改进提高。质量较好的雏鸡应外观洁净,羽毛干松无黏着物如蛋壳、卵黄和蛋壳膜等,个体大且强健无畸形,反应敏捷,眼睛明亮,对声音有反应;脐部完全愈合、干净无其他污物;腿部健康无红肿、无关节病变和脚爪强健;喙部正常;无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时无微生物污染如细菌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MG、MS、霉菌和病毒等;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8.6 观察雏鸡的活动和行为

学会观察,通过实践逐渐积累经验。雏鸡活动和行为是迄今为止雏鸡质量评估和孵化优化主观的参数。雏鸡在孵化筐内的分散情况、在出雏室和离开出雏室期间对刺激的反应、储存和运输条件都是优化雏鸡质量的重要因素。还要集中在狭窄的孵化窗口来确保良好的雏鸡均匀度及孵化后性能。

8.6.1 孵化过程中的初步观察

简单地观察孵化器内的孵化和出雏器内出雏的雏鸡,初始观察应当使用最小的光照。在此阶段雏鸡应有轻松的呼吸,任何气喘的迹象都可能表明温度过高或孵化器内的通风不足。重要的是观察雏鸡在出雏筐内的分散情况,上佳情况是均匀地散布在出雏筐里,当雏鸡聚集到筐的内部或外部时,通常表示条件不佳,温度或通风程序可能需要调整。

8.6.2 孵化过程中对刺激的反应

必须观察孵化过程中仍在恢复的雏鸡(图1)和已经恢复的雏鸡(图 2)对光的反应,理想的情况是使用手电筒,也可用孵化器内的灯光。当在孵化器中用光刺激恢复的雏鸡时,会有一个立即的反应和运动,这说明鸡有良好的警觉性和活动性。新生雏鸡因为能量耗尽需要一个恢复期,然后才变得活跃和警觉。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8.6.3 离开出雏室期间的活动和行为

由于在最后加工过程中将带有筐的手推车从孵化器中移走,因此需要观察关键因素。雏鸡一般应均匀地散布在筐子里(图 3 和图 4),正如孵化器内的情况,雏鸡也应活跃和警觉,这可单独测试:当雏鸡被轻轻地放倒,它应在不到 3秒钟内翻转。如果你用你的手指在筐子上方移动,雏鸡对这种刺激反应较快,这是另一个好的迹象。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8.7 监测表面洁净程度

每次出雏之间要清理消毒出雏器和出雏室,用平板培养方法监测表面清洁程度。雏鸡未发完之前,不能开始清理工作。

8.8 对出雏器绒毛取样并进行检验

从出雏器内抽取绒毛样本进行分析,可决定出雏器的卫生水平及雏鸡健康状况。在出雏前干燥时收集至少 0.5g 不含蛋壳的绒毛,用干净未经使用的信封收集并密封好送检,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和解决。

9、后孵化管理

包括雏鸡的储存运输和在饲养场内的开水开食,这都会影响品种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在所有的家禽品种中,肉种鸡是较难养的。市场上较好的环境控制器是人,较好的环境感应器是鸡,在鸡舍内应总能看到有些鸡在采食、饮水,有些鸡在休息、玩耍、活动。养鸡生产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入生产实际特别是在喂料时一定要亲临现场细心观察,搞好环境控制,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腿勤、脑勤,做好每一天的每项工作,绝不能拖延。不能把计划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提高执行力。通过现场观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鸡群健康,进而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1 雏鸡的储存和运输

雏鸡储存和运输似乎与雏鸡质量评估和孵化优化不相关,但在后续过程中必须确保雏鸡孵化和出壳期间所做的良好工作不被破坏。重要的是确保良好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雏鸡的舒适度并保证良好的雏鸡质量。根据出雏和发雏时间计划好孵化时间,确保孵化箱内的温度均匀,观察出雏时间长短并尽量缩短出雏时间,在 5%的雏鸡颈部羽毛仍湿时及时出雏,完成各项处理程序将雏鸡装箱后,放置在出雏室4~5h 使其逐渐硬朗,出雏室的温度控制在 21~24℃,湿度 70%~75%,保持合理的通风量(表 19),确保雏鸡质量的稳定。雏鸡存放室应用蓝光以使其安静。存放和运输雏鸡常见的问题是在此期间雏鸡受热,但在育雏期间受凉。来源于年轻种鸡群的雏鸡(30 周内) 更易受冷应激,主要是因其蛋黄内脂类物质的差异,血液甲状腺素浓度低,代谢功能不一样。前 48h 较关键,雏鸡要到 2 周后才具有完全的体温调节能力。保持雏鸡的体温,使雏鸡直肠温度维持在39.6~40.5℃非常重要,因在此期间雏鸡的肠道及甲状腺仍在发育,任何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应激都会造成生产性能不可逆转的影响(表 20)。选用责任心强的司机运输雏鸡,运输时夏季空气温度为 25℃,雏鸡盒内<32℃;冬季空气温度为 26~28℃。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9.2 出雏到入舍

出雏后最好 6~8h 入舍,雏鸡入舍后应尽早得到饲料和饮水,有助于雏鸡消化道的早期发育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建立。如无料水雏鸡体重每 24h 会损失4g 左右,炎热气候条件下此情况会更严重。计划好出雏时间使雏鸡在较凉爽的时间段或夜间入舍,雏鸡到场时进行个体抽样称重,了解雏鸡入舍时的变异系数,将雏鸡轻轻放入育雏区域。每天饲喂 6 次以上,达到早期采食量,7 天体重不足及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早期采食量不足。

9.3 尽早饲喂

尽早同时开水开食会使初始 48h 获得较大的体重和肠道发育,促进分泌较高水平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增加脂肪酶的分泌;延迟饲喂影响肠道绒毛的长度和密度、绒毛的隐窝数量,隐窝的细胞数量和酶的分泌也会减少。将来源于同一种鸡群(45 周)、种蛋重量相同、在同一孵化器和出雏器中孵化、均在孵化 7h 后进雏的鸡苗,根据应激种类(温度差异)分成 A、B、C、D、E5 组,5 天的体重和肠道发育结果如表 21。推迟采食的雏鸡体重较难赶上,还会造成体重不均匀。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10、小结

孵化厂卫生状况差,细菌或霉菌污染影响雏鸡成活率,因此应加强孵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孵化管理的目标是种蛋入孵到 18 天落盘失水率达到 11%~12%,雏蛋比为 67%~68%。孵化员工应经常观察蛋库及孵化器内的加温装置,杜绝地面积水(有温差),准确调整不同场、群、周的入孵时间,保证同步出雏,正确存放雏鸡。按照育种公司制订的数据和目标,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对照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良好的循环。许多大问题都是许多能简单解决的小问题累积而构成的,每个公司都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加强员工培训,使每个员工获得更多知识,并用于实际生产管理中,用规章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通过加强种蛋管理,监测蛋表温度、种蛋失水率和雏蛋比等,搞好孵化器和出雏器的管理,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对孵化效果进行正确分析评估,并进一步改进种鸡场和孵化场的管理工作,确保优质鸡苗的生产。重视后孵化的管理,以取得上佳的生产效益。

作者: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饲养管理

肉鸡早期管理新观点

2019-10-17 21:28:44

饲养管理

浅论肉种鸡产蛋期的称重管理

2019-10-19 10:50: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