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鸵鸟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

1、种驼鸟的饲养管理

加强种驼鸟的营养,主要是给其适当营养水平的饲粮,要求营养全面、平衡,尤其是饲粮蛋白质水平,应据其不同的生理阶段给予适宜水平的蛋白质。产蛋期饲粮粗蛋白含量在14%左右较适宜,钙含量在2.5%为宜,其他营养指标,如能量、氨基酸等都要注意平衡,在产蛋期适当增加维生素 A、维生素 B 1 和维生素 B 2 等维生素均有利于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种鸟的饲养环境,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其中湿度在 55%~70%较理想,过高、过低都对其有不良的影响。注意种鸟的配比,种公鸟要求体积较大、发育良好。应注意公母间的比例,一般为 1 公3 母较合适。

2、种蛋的选择、运输、保管和消毒

2.1 种蛋的选择

要求种蛋的品质新鲜,种蛋保存时间越短越有利于胚胎发育,一般以 1 周内为宜,以3~5 天为最好。夏季气温较高,可适当缩短储藏时间。蛋形应正常,过长或过圆的蛋不宜孵化,种蛋的大小应适中。要求蛋壳的结构正常,致密均匀,蛋壳过薄、壳面粗糙和过于坚硬的蛋都不可入孵。

蛋壳的颜色应正常,壳面要清洁、无裂缝,过脏和破损的蛋均不能入孵。

2.2 种蛋的运输

产蛋处与孵化室距离较远的,在种蛋起运前应进行包装,最好采用硬塑料薄膜包装托盘,以防破损。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种蛋的适宜温度为 15~18℃,尽量避免过冷或过热,运输时切忌强烈震动,装卸时要轻拿轻放。

2.3 种蛋的保存

收集到的种蛋应及时入孵,不能及时入孵的必须妥善保存。

2.3.1 保存环境

种蛋应保存在专用储存室,储存室应冬暖夏凉、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清洁整齐、无阳光直射、无冷风直吹、无蚊蝇老鼠和无其他怪味。应将种蛋码在蛋盘里,放在蛋盘架上,层层放置,使之四周通风。

2.3.2 环境温度

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13~15℃,如温度过低,种蛋会因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过高(>25℃),胚胎会开始发育而不能出雏,造成早期死亡。夏季可用冷风机调温,也可用空调机调节而保持储蛋室内恒温。

2.3.3 环境相对湿度

保存种蛋的适宜相对湿度为 70%~80%。相对湿度过大,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并侵入蛋内,造成种蛋变质而导致胚胎死亡;相对湿度过低,则种蛋内的水分易蒸发,使出雏率降低。

2.3.4 保存时间

保存时间越短越好,不超过 5 天的孵化率较高,一般在7 天内的均可正常出雏,如超过 7 天,保存的温度又不适合的,孵化出雏时间会推迟,孵化率低,孵出的雏鸟体弱,不易成活。

2.4 种蛋的消毒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熏蒸消毒法,按每 1 m3 容积(空间)为例,称量出 30 mL 福尔马林和15 g 高锰酸钾备用,将种蛋放在孵化机内,然后把称好的高锰酸钾放在容器里 (容器可放在机内蛋架下),再把福尔马林迅速倒进容器,迅速关闭机门。熏蒸时要关严门窗,室内温度保持在 25~27℃,湿度 75%~80%,30min 后打开机门和门窗,排出药气。

3、孵化室及设备的修补、调试、消毒

种蛋入孵前要对孵化室的门窗进行修补,防止老鼠等进入。对孵化室的墙壁、地面以及孵化器等进行彻底清扫、消毒。检查孵化器的供电线路、运转是否正常。对机器功能进行调试和检测,看其内部各处的温度是否一致,其方法是在室温22~28℃之间,所显示的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0.5℃应及时调整。在机内的蛋车上装满空的蛋盘,用 8 支校对过的温度计分别置于机内上下、左右、前后和里外 8 个部位,通电使均热风扇正常运转,将机内温度控制在 37.8℃左右,将蛋架翻向一侧,上下各进行 2 次,一般 4次测试即可清楚孵化机内的温差和鼓风、蛋架翻转角度之间的关系,若温差小于 0.28℃即证明性能良好,在 0.55℃之间尚能使用,若超过 1.1℃则必须维修。

4、种蛋孵化管理

4.1 种蛋的消毒

一般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以其水溶液为淡红色为宜,将种蛋浸泡 5~10min 左右,水温 20℃左右,而后取出晾干。

4.2 种蛋的预热

种蛋经消毒晾干后,入孵前必须进行预热处理,其过程是将种蛋放入孵化器内采用逐级升温的办法,时间控制在 1小时左右。预热结束后,把温度调整在入孵温度即进入孵化期。

4.3 温度的调整

如果温度过低,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反之,温度过高(>38℃),胚胎易死亡。主要针对种鸟胚胎发育特点而进行温度调节,孵化前期(0~25 天)温度控制在36.6℃左右;孵化后期(25~42天) 由于胚胎自身发育产生生物热可适当降低温度,即调整在 36.2~36.4℃左右。

4.4 湿度的调整

一般在 40%~70%,较好控制在 58%~65%,出雏时可将湿度提高到 60%~70%,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胚胎对湿度的要求是“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适当的湿度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孵化后期,又可使胚胎向外散热,有利于胚胎发育,但在接近出壳时湿度不宜过大,否则出壳后的雏鸟易患水肿病不易成活。

4.5 通风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除最初5 天外,都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且随胚龄增加而加强,尤其是在孵化后期,胚胎开始用肺呼吸,耗氧量更甚。氧气含量为 21%时,孵化率最高;低于 21%时,每减少1%,孵化率下降 5%。通风、温度和湿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较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畅,湿度就大,通风换气过程,湿度、温度都难以控制。

4.6 翻蛋

翻蛋的作用是使胚胎不断变换位置,防止粘连,使入孵蛋各部受热均匀,有助于胚胎的活动和保持胎位正常。

一般每 2 小时翻 1 次,翻蛋角度必须有 90°,即以水平前俯后仰各 45°为宜,如果是人工翻蛋,动作要做到轻、稳和慢。在出壳前 4~5 天,停止翻蛋,以免引起胚胎死亡。

4.7 凉蛋

入孵 30 天左右,由于脂肪代谢旺盛,蛋温急剧上升,影响了发育,需要凉蛋;凉蛋的另一作用是加强空气的净化,有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解决蛋温急剧上升的简单办法是: 每天将机门定时打开 2 次,时间视季节、室温和胚胎发育情况而定,一般为 30~40min,也可关闭孵化机加热电源,启动匀热风扇 20~30min,用眼皮测温,感到微凉即可,但在出壳前2~3 天,则不能进行凉蛋。

4.8 出雏

胚胎经过正常孵化后,一般都能正常出壳,如果遇到不能在破壳后 12 小时内正常出壳的,则要进行人工帮助其出壳,主要方法是先用消毒后的手剥落一部分外壳,而后用20~25℃左右的生理盐水浸润内膜后将其轻撕开,助雏鸟出壳,但要做到轻、慢,防止大出血而造成雏鸟死亡。

总之,鸵鸟的孵化是一种较复杂和需要爱心的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从种蛋消毒、预热、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直到出雏等,每个环节都要精心操作,不可马虎。这样才能孵出健康的雏鸵鸟。

作者:王秀茹 (黑龙江省铁力市丰润国际广场 4-2-303 室,黑龙江铁力 52500)

责任编辑:董泽敏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知禽访谈

鹌鹑新城疫抗体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2019-10-20 18:23:28

知禽访谈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 NNA 对黄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

2019-10-27 14:51: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