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监测肉种鸡的生长发育

随着肉鸡遗传育种的发展,以前传统的估测鸡只体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也根本不能准确地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采用标准化、精确且可重复操作的称重程序,每周对鸡群至少称重一次,以便获取各栏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更好地管理鸡群的生长发育,从而尽可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1、体重达标的必要性

肉种鸡在育雏育成期体重增加显著,体内各器官也快速发育。体重从出壳到开产前几乎增加了近 70 倍,而在开产后体重增加逐渐缓慢,整个产蛋期每周平均增重 15g 左右,这就是肉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上变化规律,在育雏期到开产前时刻关注肉种鸡体重,保证每周平均体重达标,尤其是 63 日龄后的周增重应达标。

在肉种鸡的整个生产周期,体重达标是提高生产成绩的关键环节。因为体重达标不仅可以促使鸡群免疫系统发育良好,还有利于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发育,这样鸡群才能有较高的抵抗力、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发育且能适时开产、上升快、产蛋率高、维持时间长,从而充分发挥其产蛋水平。

2、群体称重

2.1 群体称重的必要性

通过群体称重不仅可以为鸡群的正常饲喂量提供依据,还能正确地控制公母鸡的体重,使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生产性能都到达最佳水平。同时称重又是监测育雏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手段。

2.2 群体称重步骤

2.2.1 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电子秤或者刻度精确到±20 g、最大可称重10 kg 的人工或机械秤。例如:群体称雏鸡用的电子挂秤、可以称单盒或多盒雏鸡的台秤、带有刻度的人工秤。任何一种称重系统均能有效地用来称重,但为了使每一个群体的重复称重可靠,每一次称重应该采用相同的称重系统。为了确保称重的正确性并保持正确的体重管理,所用的秤都应该定期校正,包括每次称重时以及称重结束后。

抓鸡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抓鸡时应以温柔而正确的方式,任何时候都应遵守家禽福利为目的。应该在每周的同一天以及该天的同一时间抽样称重,以便尽量减少称重误差。

2.2.2 入舍时称重

雏鸡入舍时建议每栏至少抽样 3 盒雏鸡进行称重。称重时将秤校正到零,先对带盖的空雏鸡盒进行称重,记录雏鸡盒的重量。然后把装有雏鸡的雏鸡盒连同盒盖一起称重,以获得雏鸡盒和雏鸡的总重量并记录重量,随着清点雏鸡盒内的鸡数并记录数量。最后计算雏鸡平均体重并将所有雏鸡的平均体重记录在体重曲线表上,与目标体重进行对比。

另外在入舍时应每栏抽取一盒雏鸡进行个体称重,有助于评估雏鸡的质量并制定雏鸡的早期管理程序。

2.2.3 7 日龄和 14 日龄称重

将足够一次放入 10~20只雏鸡的空桶或盒子作为称重容器放置在秤上,连同称重容器将秤校正到“零”。使用抓鸡框,每栏抽样抓取至少 2%或者 50 只雏鸡(取数字大者)。抽样两个不同的地点,靠近各小栏或者鸡舍中间抽样,不要靠近小栏或鸡舍门口或者小栏的边上取样。

一次放入 10~20 只雏鸡在称重容器内称重,记录每一次的重量和鸡数,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雏鸡,以避免称重容器内出现雏鸡互相踩踏而导致死亡的现象。将雏鸡从称重容器内放回到大群,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称完抓鸡框内所有的雏鸡,严禁将挡住或抓住的鸡不称完的情况出现,否则不会消除称鸡时的抽样误差。将每一次称的重量加在一起再除以称的总鸡数,算出平均体重,记录在体重曲线表上并和标准体重进行比较。

2.3 结果分析

如果体重与预期体重增长不一致,或者和标准体重有明显的差异(±50 g),应根据上述步骤重新称重以检验称重的准确性。前 14 日龄不属于称重误差所造成的正常的周增重差异(±20 g),通常表明需要对雏鸡管理进行评估。

2.3.1 查找早期体重不达标的原因

观察监测鸡舍育雏条件;雏鸡到达鸡舍之前 24 小时是否预温;入舍时雏鸡高度处的鸡舍空气温度是否达到 30℃;入舍后 3~5 天鸡舍湿度是否达到 60%~70%;检查雏鸡入舍时垫料温度是否达到 28~30℃,检查雏鸡能够获取新鲜饮用水的距离是否超过 1 m;检查是否至少 90%的育雏区域有育雏纸或料盘(100 只雏鸡 / 料盘),并提供高质量的经筛滤过的颗粒破碎料或者细的颗粒料;检查育雏区域光照强度是否达到 80~100 lx;检查嗉囊饱满度。

2.3.2 采取必要措施

及时分群挑出弱小鸡只,降低饲养密度;继续饲喂育雏料直到体重达标;改换为高营养浓度的育雏料;减缓降光速度,一直延长到 21 日龄才减少到 8 小时光照,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和改善鸡只体重增长;添加益生素保证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雏鸡体重。

3、个体称重

3.1 个体称重的必要性

通过对鸡只进行个体称重可以在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提供给鸡群正确的饲喂量,从而更加合理地控制公鸡和母鸡体重,使鸡群生产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达到最佳的性能。从14~21 日龄以后称取鸡群的个体重量不仅可以准确地计算鸡群的变异系数,还可以及时进行分群管理,为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性奠定基础。

3.2 个体称重步骤

3.2.1 称重时间

鸡群应该在每周的同一天,该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称重,最好是在限饲日或采食后 4~6 小时称重,因为这个时候嗉囊中饲料较少,而对鸡体影响最小而且称重的准确性更高。另外应选用质量好的电子秤或者刻度 10 g 以内以及精确度为±20 g、最小可称重 5 kg 的人工或机械秤,并应定期校正。

3.2.2 抽样地点

将秤悬挂或放置在鸡舍称重位置比较安全及便于操作的位置,将秤校正到零并且称鸡开始时确保抓鸡锁扣良好。育雏育成期每栏至少抽样 2%的鸡数或者 50 只鸡,取数量大者进行逐一称重。如果鸡群大于1 000 只鸡,则应该在该栏或鸡舍抽样 2 个不同的地点,抽样地点应该在该栏或鸡舍的中间位置,避免在墙边或鸡舍入口处取样,即取样地点应该远离鸡舍墙边或鸡舍入口。产蛋期每个鸡群应该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进行抽样称重,这样抽取称重会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且会增加体重估测的准确性。

3.2.3 做好记录

每次抓一只鸡将鸡只的腿放入锁扣,等鸡只安静后读取秤上的重量。记录读取的重量,并将称好的鸡只轻轻放回大群内。机械秤需要人工记录保存数据,以及计算下列参数:称鸡数量、平均体重(鸡只的总重量÷称鸡总数)、体重范围、变异系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抓鸡栏内所有的鸡只被称完并记录好重量,这将有助于减少抽样误差。

计算平均体重和变异系数,当使用电子秤时一般会自动计算出变异系数,如果使用人工秤就有必要使用计算器或者电脑电子表格计算出标准差。平均体重和变异系数应该绘制成体重曲线表和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差异情况来制订下一步的饲喂方案。

3.3 结果分析

称重后如果鸡群平均体重与预期目标有差异或偏离预期目标,可能是称重不准确所造成的,在做出饲喂量调整之前,应检查一下磅秤是否工作正常,然后立刻进行重新称重以确认前一次的称重是否准确。这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3.1 早期体重偏离标准

如果在 14~28 日龄实际体重偏离标准需要重新评估饲喂系统转换期间的管理,即从地面饲喂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的日龄和步骤等。需要重新评估饲喂量,饲喂量应该根据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高低情况进行调整。是否分群不及时造成鸡群密度过大而体重较低,另外许多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能引起肠道炎症,严重影响鸡体增重,而导致鸡只体重不达标。

3.3.2 育雏后体重偏离标准

在 28 日龄后应该根据鸡群 28 日龄的体重和变异系数将鸡群分成 2 个或 3 个不同平均体重的群体,根据每一个群体的体重进行相应饲喂管理,到开产时尽可能降低鸡群的变异系数。

28 日龄后当鸡群或栏的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 100 g以上时,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出现的差异,适当增加饲喂量,促使鸡群到 63 日龄左右体重逐渐返回到标准体重。如果在 63 日龄以后体重仍低于标准 100 g 左右,应该在105 日龄将体重逐渐回复到标准。如果在 105 日龄体重还是低于标准,这时就应该将体重逐渐回复,直到在首次光照刺激时使体重达到标准。

当 28 日龄后鸡群的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0 g 以上时,应重新绘制体重增长曲线,使体重在 63 日龄时逐渐回复到标准体重,绝对不允许降低饲喂量。为了达到重新制订的体重目标,可以减少下一次的饲喂增加量或者推迟下一次饲喂量的增加。如果 63 日龄以后鸡群体重仍超过标准,应重新制订体重目标使其平行于标准体重曲线,不要将这些鸡群的体重拉回到标准体重,鸡群的饲喂量水平应该能够维持该体重曲线。

总而言之,应定期按照步骤准确地称取肉种鸡的体重,对于偏离标准体重的鸡群及时进行结果分析,查找原因,改善环境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饲喂管理,避免各种应激给鸡群造成的体重大幅度变化,满足体内各器官在不同时期的正常发育。这样就能够保证体重按照平滑的曲线增长,从而为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郝春光(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91)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饲养管理

浅析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与防病技术措施

2019-10-27 18:30:37

饲养管理

你的肉鸭保健了吗

2019-10-27 18:40: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